關於司馬懿的老師,比較明確的一個說法是胡昭,字孔明,著名的三國時期隱士,書法家。這個人是完全不願意當官的,袁紹讓他做官他推辭了,曹操又去找他,不過他比司馬懿好一點在於,他沒裝病,他是去了,但是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曹操,居然就放他回家種地去了,而且鄰里關係還特別和諧。他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是賢能之人,有名到什麼程度呢?人家無論是朝廷的,還是造反的都不去動他,都很關照這位隱士。胡昭就屬於那種深山高人,並且還婦孺皆知。朝廷終究還是坐不住,召他去做官,這一次又天隨人願了,他沒過兩年就去世了,自然也就不用去做官。
他跟司馬懿比較明顯的一次接觸就是司馬懿身陷危險之中的時候,他去救了他,據說當時綁架司馬懿的人叫周生,不肯放人,結果胡昭居然哭,史書記載是哭著哭著就感動人家了。由此可見,這位胡昭,的確是位高人,曹操也能被他說服放他歸隱山林,綁匪也能被他說服放人。此人情商應該是非常高的,另外他的字也寫的很好,擅長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通過胡昭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很有才華卻不高傲。司馬懿大約就是在那時候跟著胡昭學了一點東西,畢竟那時候司馬懿還很年輕,胡昭應該或多或少言傳身教,給了司馬懿一些影響。
司馬干司馬懿一生政績不錯,不過他的志向到底是什麼呢?我想司馬懿一開始就是有野心的,他不願意屈居人下。第一次曹操去找他,他裝病不去。其實他是嫌棄曹操找他做的事,那時候漢朝氣數已盡,曹操名義上還在為漢朝做事,司馬懿當然看不上這點小恩小惠,不過也不能得罪曹操,知道直接拒絕不行,就裝病。兩邊不得罪,這才叫活得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很聰明,很會權衡利弊。在他心中自己不是小人物,你曹操現在還是給漢朝打工的,我再給曹操你打工就更沒意思了。後來曹操來硬的,他也沒辦法,只能去跟著他混,不過他跟著的也算是個正主。他深得曹操的兒子信任,一步步的靠近曹魏王朝,直到自己變成輔政大臣,誅殺曹爽,從此這魏國,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他終於站在了這樣一個位置,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志向,在那個亂世裡,他想要的大約是一統天下,不過他把路鋪好,讓自己的兒孫去完成了,他是功成身退。
從曹操一開始看到他,就覺得司馬懿非池中之物,讓自己兒子小心點,司馬懿聰明就聰明在他把太子哄好了,曹操也沒辦法,不過他一直深深隱藏自己的野心,在曹操眼皮底下低調,勤懇的做事。我想他也是操心天下的,畢竟他在魏國也做了很多為百姓好的措施。我想司馬懿的理想大約是,終其一身輔佐一國,最終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