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何進為何要靠董卓來除掉十常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演義中何進為何要靠董卓來除掉十常侍?

為什麼說何進讓董卓進京來消滅十常侍是錯誤的選擇,何進本身就有兵。小編覺得何進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

從權力制衡的角度來說,不該誅殺十常侍,殺領頭的即可,任何成功的政治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要清楚他所處時代的政治力量對比,以及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政治訴求。咱們看看何進掌權的時候的政治力量,當時的朝廷有三股勢力

宦官

這是皇帝的私人力量,主要是蹇碩的西園八校尉與十常侍,百官自然畏懼宦官

以袁紹家族為主的世家大族

董太后為主的外戚勢力

由於劉辨與劉協的皇位之爭,董太后與何皇后兩股勢力已經勢同水火,所以,何進消滅董太后是正確的(何進借助於世家大族的力量消滅了董太后的外戚勢力)

何進儘管掌握兵權,但是出身貧寒、根底也淺,始終沒能建立自家班底,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盟友;所以,對於剩下的兩股勢力,何進的策略應該是聯合之一對付另外一個(這個聯合的對象視情況而定,誰作惡,就聯合另外一方對付他),而非徹底消滅一派;

所以,對待宦官,曹操的觀點是對的,用一獄吏足矣,就是懲處為首的,然後控制西園八校尉,控制性利用宦官來對付官僚。

而何進的想法是徹底剷除宦官勢力,姑且不說剷除本身的變數(何進本人就是因為宦官困獸猶斗而被殺的),即使剷除成功,自己也將受制於世家大族;

想想同是寒門出身的曹操,他們的根底絕對比何進強,都沒控制住世家大族,你何進有何德何能能控制司馬懿這樣的人?比何進差不了多少的董卓又有何能耐控制王允這樣的門閥?

政事不同於個人修為,是妥協藝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棋局;因此,施政要想有所作為,就不能僅憑道德上的居高臨下,一味的偏執強硬;

遺憾的是,執政能力差的人大多是根據直觀判斷去選擇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活動方式(蠻幹)。問題在於,受制於知識量和搜集信息的欠缺,他們根本不可能預見到這樣做的社會反應—最終的結果是納什均衡點而非是帕累托最優,這個結果恰恰是自己最不願意選擇而且最擔心的結果;

歷史畢竟不以一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個人只是在順應歷史的條件下才可能發揮作用。一旦他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歷史,逆潮流而行,那麼無論他曾經多麼叱吒風雲,終究會落為孤家寡人。任何試圖依靠個人的政治權力來改變社會政治力量格局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何進試圖消滅十常侍,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何況,利用袁紹與董卓的力量本身是與虎謀皮,這就如皇帝利用開國功臣的力量消滅外戚一樣,看起來英明偉大,其實是為他人做嫁衣;還有漢朝的朱虛侯劉章第一個發難,並與開國功臣聯手誅滅了呂氏一族,最終當皇帝的卻是外戚勢力最差的劉恆(漢文帝)

第二

即使要誅殺十常侍,手段不對,

1)最簡捷的辦法是直接用自己的兵直接誅殺十常侍,就如袁紹後一樣;這樣可以減少黑天鵝事件的發生,何進為什麼不這麼做?

擔心得罪何皇后;遺憾的是,何進沒有想明白兵權在自己手裡,怕什麼

2)如果何進沒有私心,可以招宗室親貴比如幽州牧劉虞領兵入京(劉虞絕對不會亂政);何進為什麼不招劉虞?

劉虞是宗族,劉虞進京之後,何進會大權旁落;而董卓是自己的下手,何進認為自己能控制(遺憾的是,自己被殺,否則,東漢不會出亂子,所以,何進召董卓進京是有私心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