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明明知道趙雲的實力 公孫瓚為什麼還要放走趙雲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公孫瓚明明知道趙雲的實力 公孫瓚為什麼還要放走趙雲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公孫瓚放走趙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一個著名將領就能決定一場戰鬥勝負,甚至決定一場爭霸鹿死誰手。這是小說演義,而不是真實世界。

所以,在《三國演義》的小說裡,有趙雲七進七出,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甚至還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設壇借東風。

但是,在真實歷史和真實世界中,根本就不可能這種神奇腳本。即便是著名將領,其也不可能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趙雲很能打,但也僅是能打。戰爭是個系統較量,沒有趙雲,公孫瓚該打勝仗還打勝仗;有了趙雲,公孫瓚該打敗仗也打敗仗。趙雲離去與否,都決定不了公孫瓚成王敗寇。

01.趙雲很能打,但位置更重要

在公孫瓚的陣營裡,趙雲也就是個別部將軍。而公孫瓚手下,像趙雲這樣的將軍,有的是。

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的著名將領,確實可遇而不可求,甚至在古代社會也沒法培養。比如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甚至自稱點兵十萬的劉邦,都是這樣的狠角色。你不用戰場盡顯武功,就是能把幾萬人、十幾萬人順利帶到戰場,保證他們不餓死、保證他們不嘩變、保證他們不炸營,就已經難得了。所以,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但是,在公孫瓚的陣營裡,趙雲有這種能力嗎?有沒有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趙雲根本就沒升級到可以成為著名將領的位置。

能夠獨領一軍征戰殺伐的,公孫瓚是當之無愧的,幽州徵兵而縱橫遼東。田楷與劉備也可以,因為公孫瓚給了他們征戰的士兵,也給了他們征戰的機會。

使(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劉備是公孫瓚的同學,兩個人一起上過學;田楷是青州刺史,這絕對算是高級官僚。這兩個人都有這個位置,所以也就有了成為著名將領的機會。最終能不能成為著名將領,就看能力、看造化了。

但是,在公孫瓚的陣營裡,趙雲的排位比劉備低一級。所以,公孫瓚可能把趙雲當成能打的勇士,做個執戟郎中(韓信在項羽手下就幹這活),這就可以了。對於這樣的人,想走就走。公孫瓚也沒啥必要非得強留。因為這樣的人太多,他怎麼知道誰能成為韓信。而沒有位置的韓信,即便有著名將領的潛質,也當不了著名將領,甚至就是炮灰。這種人要多少有多少。

02.趙雲與公孫瓚之間,算是合作

亂世之中,一夥人就是削尖腦袋非要當明主。比如曹操、劉備、袁紹、公孫瓚這些人。但是,也有一夥人就是削尖腦袋非要當謀臣。比如趙雲、關羽、賈詡、荀彧這人。為什麼能夠如此涇渭分明?亂世之中,就該是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憑啥他做主公而我做謀臣?

野心很重要,但個人見識和大勢格局更重要。

袁紹四世三公,公孫瓚貴族子弟,曹操出身不好但老爹也當過太尉。東漢末年,能快速崛起為州郡級別諸侯的,都是這種出身的人。這是崛起的,還有本就是州刺史和郡令守的,比如劉表、陶謙等人。在亂世之前,他們就已經是東漢的州郡級高官。所以,這是一個拼爹、拼家世、拼底子的時代。劉備就算是特殊中的特殊,他玩得是逆襲套路。但劉備也不慫,漢室宗親,早年就跟公孫瓚一起師從盧植。因為東漢就是一個豪族社會,沒有豪族的標籤很難當主公。

因此,買棗的關羽、殺豬的張飛,就只能投明主、當謀臣。例外肯定有,但大氣候就是如此。

那趙雲呢?

趙雲跟劉備走的是一個路子。就是天下大亂,然後在老家常山郡拉出一支隊伍,但是沒做劉邦而是做了陳嬰,也就是去找個主公投靠。這個主公就是公孫瓚。

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

為什麼趙雲不學劉邦而學陳嬰?

因為秦末是貴族與平民分庭抗禮的時代,貴族被始皇帝給幹成平民了。但東漢末年,處處都是豪族,沒有豪族支持,你趙雲就是本事再大也當不了諸侯。

如果趙雲就一個人去投公孫瓚,那麼他頂多就是一個材官蹶張,然後從戰士往將軍混。但是,趙雲是拉著常山郡的義兵來的,所以起步就只能是別部將軍或都尉。雖然到不了核心,但也不能去當小兵。而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公元191年前後,公孫瓚正在干黃巾起義軍,是用人之際。所以,趙雲算是投靠而不是人身依附,因為他不是隻身而來,算是帶著軍隊參股的。所以,趙雲與公孫瓚之間,既是主公謀臣的關係,也是合作者的關係。

這種關係定位,就決定了公孫瓚不可能與趙雲之間建立什麼牢固的人身依附關係。既然沒這種關係,那趙雲也就沒必要對公孫瓚死命效忠。

03.魔鬼總在細節之間,趙雲不願死忠公孫瓚

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這句話透露了兩個信息:一個是作為劉備屬將的趙雲(為劉備掌管騎兵),跟劉備之間的關係很好;另一個是趙雲根本就不想拚死效忠公孫瓚,得著機會就走,而且走了就不回來。

這時候大概是公元194年。從這時候開始,公孫瓚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但物極必反,遭遇了袁紹這個對手。到了公元199年,公孫瓚與袁紹分出了勝負,袁紹勝而定河北,公孫瓚敗而身亡。

因為天下大亂,所以趙雲要為自己、為常山郡義兵謀個生路,所以才投公孫瓚的。

天下哅哅,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也就是說趙雲和常山郡義兵也可以投袁紹,而且河北這地方的人也都仰慕袁紹。之所以投你公孫瓚,是因為覺得你能行仁政。

但是,到了河北二雄相爭的時候,也就是公孫瓚和袁紹爭霸河北,趙雲和常山郡就兩不相幫了。你們隨便打,打完再說,指望我們為你們任何一方去送死,不可能。

公元200年,公孫瓚被袁紹消滅,劉備在徐州擊敗曹操,也算割據一方。到這個時候,趙雲終於出山了,也就順理成章地投在了劉備門下,而且死忠一生。

04.最後總結:公孫瓚沒選擇趙雲,劉備選擇了趙雲

作為河北梟雄,公孫瓚關注的是燕趙大勢,根本就不會在意趙雲這個別部將軍的去留。作為義兵領袖,趙雲關注的是自己和常山郡的利益,根本就不會在意公孫瓚是不是稱霸河北。

二人之間有主公與謀臣之形,但沒有主公與謀臣之義、之情、之實。

當然他們可以建立牢靠的忠隨關係:公孫瓚單單喜歡趙雲,趙雲單單仰慕公孫瓚。但可能其實氣場不合吧,沒能建立起來。而更大的可能是:公孫瓚手底下謀臣猛將很多,趙雲排不上。

潛在主公劉備還沒迎來高光時刻,潛力著名將領趙雲正在尋找英明主公,一個在挖掘人才、一個在尋找主公,而且氣場相投,於是劉備和趙雲一拍即合。自從合到了一起,也就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了。

戰爭是個系統較量,不僅不是著名將領的個人較量,也不是某種絕殺武器的較量。

在諸侯的各自戰爭系統中,有兩個因素可能比著名將領更重要:一個是主公,曹操用兵仿如孫吳,跟著這樣的主公有肉吃;一個是士兵,忠誠且精銳的士兵可能比著名將領更重要。

所以,不是公孫瓚不強留趙雲,而是公孫瓚本就沒選擇他;也不是著名將領趙雲投靠了劉備,而是主公劉備選擇了趙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