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公孫瓚最終兵敗身死的原因是什麼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199年3月,黑山軍統領張燕與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在援兵還沒到的時候,公孫瓚就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等公孫瓚接到消息,他就會從城內出戰。然而當時袁紹半路攔截,得到了這封信,於是他將計就計,舉起火把,而公孫瓚果然中計,他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只能又回到城內堅守,而袁紹此時乘勝追擊,他派人掘地道到公孫瓚的城樓下,毀壞其望樓,並慢慢地到達了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見袁紹大軍逼近,自料必敗無疑,於是引火自焚,因此公孫瓚在易京兵敗身死。當年如此強悍的諸侯公孫瓚最終在易京兵敗身死,是因為袁紹太強大?
要說公孫瓚為何會輸給袁紹,就得先從他為什麼能威震北關說起。要知道,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是為了對抗北狄而存在的,是朝廷的邊軍而非公孫瓚的私兵,因此白馬義從是有固定的軍費收入,而且在黃巾之亂後,即便朝廷沒有了再給資助,但地方上也肯定會給予這支邊軍補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孫瓚本身也受節制於劉虞。
而戰爭打的就是資源,公孫瓚雖然能在北邊取得赫赫威名,但這都是劉虞提供的平台,若不是劉虞能吸引戰亂北逃的百姓,他也就沒辦法給公孫瓚提供糧草支援。如果這些都做不到了,那公孫瓚就很難取得優異的戰績了。而公孫瓚希望不斷進行戰爭,如此一來,他的部隊就能獲得資源,他自己也可以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而劉虞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他一定會減少或者斷絕對公孫瓚的支援,一旦公孫瓚去搶,那他就會直接失去民心。
與此同時,劉虞出兵征討公孫瓚,卻兵敗身死,雖然公孫瓚就此放開手腳,脅迫朝廷使者,並在名義上取得了四州的行政權,但當從劉虞征討公孫瓚開始,就注定了公孫瓚的失敗,正因如此,從劉虞去世後,公孫瓚就開始接連戰敗,最後更是成為了孤家寡人,就此自盡而亡。可見即便擁有白馬義從這樣雄厚的實力,在沒有足夠的威望來收集和調動戰爭資源時,再優秀的部隊也會從內部垮掉。
筆者認為,公孫瓚之所以會輸掉,主要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只識兵事,不知政略,而不僅僅只是因為他的對手袁紹太過強大。至於說當時為什麼會敗給袁紹,不過是因為偶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