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三國網小編來說說袁紹的故事。
東漢末期,雄踞河北的袁氏集團原本是實力最為強大的,也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集團,可是在官渡之戰失利後,袁氏集團再度陷入了嚴重的內鬥之中,官渡之戰發生在建安五年,而曹操徹底消滅袁氏集團是在建安十二年,足見若袁氏集團沒有發生內鬥,那麼曹操想要統一北方,難度是很大的,哪怕打贏了官渡之戰。
因此,談及這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到,袁紹當初的錯誤決定,也就是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外甥高幹,各領一州,結果到後來,袁譚袁熙袁尚互相攻伐,給了曹操機會。
尤其是袁譚和袁尚,袁譚不滿袁尚奪了自己應得的地位,兩人是由兄弟變成了死敵,也是兩人之間的內耗,加速了袁氏集團的落敗,兩人愚蠢到,活生生把曹操送到了統一河北的位置。
曹操就是坐山觀虎鬥啊。
《三國誌.袁紹傳》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
太祖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於中山。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
哪怕是曹軍大舉圍攻鄴城的時候,袁譚都在極力圍攻袁尚,而不是即刻聯合袁尚回師救援根基鄴城,可以說袁氏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有能力穩住當時局勢的,有的只是亂上加亂,給曹操創造機會的能力。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要從袁紹當初的策略開始說起。
《三國誌.袁紹傳》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
《三國誌.郭嘉傳》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
袁紹當初讓袁譚執掌青州,袁熙執掌幽州,高幹執掌并州,也就是袁尚年幼,不然的話,也不會讓他執掌一方了,當時沮授就說了,這是取亂之道。
同時郭嘉在和曹操說,曹操和袁紹相比有十勝的時候,提及的第四條恰恰就是說袁紹用人問題的,袁紹大量任用親人子弟,執掌一方,的確存在著隱患。
袁紹自己給出的理由是,「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也就是說袁紹這是要考察一下三個兒子和外甥的個人能力,這明擺著是一個家族公司在鍛煉家族內部人員的舉動啊。
或許那個時候袁紹已經膨脹到了一定的地步,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失敗,袁氏可以稱王稱帝了,既然如此,鍛煉一下自己的繼位人,也就很正常了。
但結果是,官渡之戰,袁紹慘敗之後憂鬱而死,袁氏集團內部在立誰為主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支持袁譚和袁尚的人都有,當然也必定有人支持袁熙,最後審配、逢紀害怕袁譚上位後對付自己,就強行立袁尚為主了。
由此袁氏集團內部的爭鬥也就愈演愈烈了。
但其實到這裡,我們可以明白,袁譚袁尚袁熙的確都沒有雄主的謀略,沒有大智慧,但是導致袁氏集團內部鬥爭的根本原因,不是袁紹當初的決策,而是袁紹也無法解決的內部鬥爭。
我個人認為,袁紹當年的決策,並不說完全就是錯的,亂世之中嘛,各方勢力都有自己的心思,哪怕是已經歸附了袁氏集團的,說不定哪一天就反叛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讓自己的兒子外甥去統領各州,有弊端,但也的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鞏固袁氏集團在河北的統治。
《三國誌.袁紹傳》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莫敢語,各以次歃。
這是袁尚在和袁譚的交戰中戰敗,投奔袁熙,結果兩人遭遇了部下反叛,只能接著逃命了,焦觸則是帶著幽州投靠曹操了,而沒人敢反對焦觸。
在參考官渡之戰,袁紹戰敗的消息傳到河北後,各地也是多有反叛的事情發生,也就是說袁紹集團再怎麼強大,其統治是並不穩定的,根結也不穩,都不用說袁紹了,就說曹操,統一北方那麼久,後面都建立曹魏了,可是內部依然有叛亂發生。
這是那個時代無法解決的問題,亂世嘛,本來就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既然如此,讓自己的兒子去統領各州,最起碼可以穩住基本盤,有問題,可以等擊敗曹操後在逐一解決嘛。
同時袁紹還活著的時候,他的影響力可以抵消這麼做帶來的負面效應,其實哪怕是在袁紹集團處於巔峰階段的時候,就開始存在派系鬥爭了,這是必定,只是說袁紹還壓得住而已。
其他勢力集團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後來的曹魏,曹丕和曹植不是也發生過一些不和諧的事情嘛,諸葛亮不是也畢其一生也解決不了蜀漢內部的派系問題嘛,只是說袁紹的病故,讓袁氏內部的派系鬥爭處於不可控的地步了,袁譚和袁尚之間的爭鬥,只不過是派系鬥爭的表象而已。
話說回來,袁紹在這件事的問題上,最大的錯誤,不是讓兒子外甥各領一州,都握有一方兵權,而是說他在臨死前沒有處理好這個局勢。
《三國誌.袁紹傳》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妻劉氏愛尚,數稱其才,紹亦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
在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雖然大敗,但是整體實力上,袁氏集團也沒有到可以被曹操擊敗的地步,同時袁紹快速平地了各地的反叛,算是暫時穩住了局勢。
只是袁紹在大敗之後,必定是難免抑鬱,最後是憂鬱而終,他可不是暴斃,也不知道他最後是不是糊塗了,沒有明確指定誰來接替自己的位置,更沒有留下一個很好的班底統領河北,這才是他最大的問題。
既然袁紹沒有指定,那麼也就是說袁紹的三個兒子都可以,這就給袁氏內部的派系鬥爭各方留下了足夠大的口子,有太大的操作空間了,結果就是便宜了曹操。
可以說如果袁紹沒有死,能活幾年,那麼局勢可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