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如袁紹與袁術這對兄弟,就是在東漢末年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正因如此,這給了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袁紹的幾個兒子相互爭鬥,這就成為曹操平定河北、奪取袁紹地盤的重要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樣面對權力至高無上的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司馬昭並沒有反目成仇,這是為什麼?
這要從司馬懿的教育說起,司馬懿對兩個兒子的培養是有區別的,司馬師是比司馬昭年長三歲、性格穩重、善於權謀的大兒子,所以司馬懿將重點放在了入朝為官的培養上。當曹爽被司馬懿架空為太傅時,為了平衡權力,不引起非議,曹爽舉薦司馬師為騎都尉。後來又多次陞遷,司馬師為中護軍。所以,既然曹爽想要出人頭地,又何必讓司馬懿擔任大將軍呢?
原以為,曹叡臨死托孤時,任命司馬懿為侍中,並與曹爽共同輔政,其中重點交代了兩人各領三千禁軍,互相牽制。後來曹爽想要架空司馬懿,於是就讓司馬師做了中護軍,統率部分禁軍,算是掩人耳目,怕別人過多議論。而且禁軍總指揮是蔣濟,這樣的話,司馬家既分散了力量,又從表面上保持了平衡,一舉兩得。
其次,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自身的關係都很好。而司馬師與司馬昭皆為司馬懿正妻張春華所生,是真正的兄長,自然也比其他幾個庶出的兄弟可靠,自小這兩個兄長的關係就很好。另外,司馬師娶了夏侯氏的閨女,結果一年內生了五個女兒,兒子也沒了,於是司馬昭在生了司馬炎之後,又生了兒子司馬攸,就把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繼承人。看得出兄弟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待到司馬炎稱帝后追贈司馬懿為宣帝,司馬師為景帝,司馬昭為文帝時,可見在司馬炎心中對自己這個大伯還是十分欽佩的。
最後,當時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意願去內鬥。高平陵之變是249年,司馬懿在251年就掛了,司馬師死於255年,也就是說,兩兄弟共撐司馬家的時間大概是4年,這段時間司馬家對曹魏還沒有達到完全控制的程度,兩兄弟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沒有你死我活的程度,而且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智者,如果兩兄弟中只有一人是智者,就沒準司馬家也是給被人做嫁衣了。
應該知道,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表面上看來是輕而易舉地盜取了曹魏的天下,但司馬二兄弟所面臨的形勢與當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形勢完全不相稱,司馬家的形勢太飄忽,當年曹操卻是根深蒂固,曹氏宗親統帥兵權,所以當時曹氏宗親天下是實打實的。
但司馬家只是成為士族的代表,各方勢力只是暫時服從司馬家,如果局勢有變化,認為淮南三叛這樣大規模的叛亂會此起彼伏,所以說,司馬二兄弟作為智者,知道此時內鬥,那就是步袁氏集團覆滅的後塵。並且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沒有時間去內鬥了,內部的不穩定,外部的不穩定,外部的不穩定,他們都沒有閒工夫去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