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孫權對呂蒙這麼看重呢?因為呂蒙做到了這一點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何孫權對呂蒙這麼看重呢?因為呂蒙做到了這一點

東吳「四大天王」中,周瑜、魯肅和陸遜或在生前或於身後都留有一些不容抹消的瑕疵。其中,陸遜被逼致死,最為淒慘;周瑜儘管得到善終,但其子在孫權的恐嚇下受驚而亡;魯肅則在死後被孫權指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

相形之下,呂蒙可謂受寵備至。呂蒙病重期間,孫權懸賞千金以求名醫。孫權想多看望他幾次,又怕影響他休息,就在牆上挖個小洞,從洞裡偷偷觀察,看到他稍有好轉,便笑逐顏開。呂蒙病逝,孫權悲痛欲絕,多年之後還誇讚呂蒙既「果敢有膽」又「策略奇至」。

孫權異常抬愛呂蒙,細究其因,至少有兩個方面。第一,呂蒙功勳卓越。呂蒙和周、魯、陸的功績有著本質差別,後三者無論是火燒赤壁還是火燒連營,都算作防禦戰,而呂蒙襲取荊州則是孫權時代寥寥無幾的擴張戰中最為璀璨輝煌的一役,這對素有鯨吞天下之志的孫權來說,有著非凡的戰略價值。第二,呂蒙是江北人,少時隨孫策渡江南下為將,而「性多嫌忌」的孫權最為信任的便是孫策從江北帶來的舊部,這樣君臣間就多了幾分親密,少了幾絲隔閡。

雖然這兩點都是呂蒙頗受倚重的主要原因,但還是沒能道出根本。

細考史籍不難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呂蒙和孫權在做人、處事以及各種價值觀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的確,呂蒙往往依據孫權的種種原則,從言行到愛好再到性情,不斷模仿。

呂蒙喜歡模仿孫權的好學不倦。因為出身低微,呂蒙幾乎目不識丁,孫權對此憂慮不堪,曾苦口婆心地勸他治學。呂蒙不以為意,以軍務繁重為由推辭,孫權便以自身為例,告訴呂蒙自己雖國事纏身,還堅持讀書。呂蒙立刻醒悟過來,在隨後幾十年間,即使大戰將臨,依舊手不釋卷。試想,孫權怎麼可能不喜愛這樣崇拜自己的臣下呢?

呂蒙還同孫權一樣,視金錢如糞土。《三國誌·吳主傳》記載,魏國曾經用幾匹戰馬強行向吳國交換大量翡翠珠璣等珍寶,眾朝臣都認為這樁生意過於屈辱,可孫權卻淡淡地說:「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馬,何苦不聽其交易?」類似這種破大財消小災的交易,孫權樂此不疲地做了一樁又一樁。當所有人都規勸孫權時,只有呂蒙默然不語。除此之外,呂蒙對孫權的封賞,向來只接受爵位而拒絕財物,這令孫權從內心深處感到一種志同道合的欣喜。最值得一提的是,彌留之際的呂蒙向孫權提出的最後一個要求是將「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孫權聽罷立刻涕淚縱橫。

呂蒙與孫權一樣,可以為了勝利不擇手段。孫權無論對魏還是對蜀,無論軍事還是外交,都喜歡用一些陰招損招,比如詐降、誘騙、勾結敵國叛匪等。呂蒙也一樣,在襲取荊州時,幾乎沒有同關羽進行正面戰鬥,而是先利誘糜芳與哄騙郝普,然後詐病令關羽掉以輕心,最後化裝成商人襲其空虛。

呂蒙對孫權的刻意模仿是顯而易見的,從這種模仿中,呂蒙得到了不菲的收益。孫權在位期間,很多東吳著名將領都悲劇收尾,唯有呂蒙的子孫被特別對待—他的三個兒子先後繼承侯爵,呂氏家族在江東更是地位顯赫、生活富足。

無論是古時的官場,還是今天的職場,下屬們無一不挖空心思去揣測領導的心思,以求按照領導的意圖辦事,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呂蒙的模仿秀給了我們一種嶄新的思路:在不刺穿基本底線的前提下,與其妄自猜測領導的心理,不如模仿領導的習慣與言行,尤其要學習其優良習慣,從而令其產生一種偶像般的成就感。當然,這種做法也有迷失自我的潛在危險,想要運用得像呂蒙一樣恰如其分,那就要靠歲月的打磨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