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曹昂和曹丕,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如果曹昂沒死,曹魏的第二代掌門人大概率就是曹昂了,曹丕應該是沒有機會拉班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點:一、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這一點很好理解,曹昂的母親劉氏雖然只是曹操的小妾,但因為母親劉氏早亡,曹昂很小就交由曹操的正室丁氏撫養成人,而且丁氏沒有生育,所以曹昂由此就成了曹操的嫡長子。而嫡長子繼承製是周代以來通行的最基本的繼承製度,曹昂作為嫡長子,繼承曹操打下的基業,名正言順,完全沒毛病。其實,曹操在曹昂死後,最終決定立曹丕為世子,很大程度上也是依從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基本原則的。《三國誌》記載:「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
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曹操就立儲之事,問計於老謀子賈詡時,老賈遲疑了半晌,幽幽地舉例,袁紹和劉表不按宗法制,廢長立幼,造成內亂的結局,曹操是何等的聰明,馬上領悟了。古人講究禮法和正統,嫡長子繼承製代表就是正統,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情況,肯定是有長立長,嫡出和庶出差別是非常大的。二、當時政局發展的需要宛城之戰,曹昂去世時,曹丕只有歲,曹植年僅五歲,曹昂長年長曹丕大幾歲。曹昂正值風華正茂的年華,而曹丕才一十歲小孩。
曹操到宛城之戰討伐張繡時,雖然已經挾天子了,還沒完全在中原站穩腳跟,袁紹、袁術、劉表、陶謙、呂布、張楊,哪一個不是虎視眈眈的,曹操是不得不親自帶兵東征西討,行軍打仗稍有不慎就會掉腦袋,宛城之戰就是例子。在內政方面,更是要防範朝中一幫士族的小心思和漢獻帝劉協的搗亂,當然還有自己地盤上的反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曹操過的就是這樣內憂外患的日子,這樣的形勢,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把江山交給一個十歲的小孩麼。所以,正處於創業期的曹操,自己還在拚命打江山,選定繼承人,肯定是一個和他一樣能拼能打的,顯然只有曹昂最合適,跟著自己買命的手下也最能接受。
三、曹昂自身條件非常過硬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優秀,都是人中龍。但要論綜合素質,能文能武,顯然曹昂是最全面發展的,而曹丕武的方面顯然無法與曹昂相提並論,文的方面,也是比不過曹植。特別是曹魏集團還正處於馬上定天下的創業期,曹昂的軍事經驗是何等的重要,這也是曹操每逢出征,為什麼總把曹昂帶在身邊的重要原因。曹昂除了打仗在行外,正史記載其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舉止得體,更難得的是非常孝順,因此非常受曹操喜歡。宛城之戰,生死關頭,為救一夜風流惹下大禍的父親,曹昂主動放棄生的機會,把自己的戰馬讓給曹操逃生,自己和典韋拚死斷後,這種捨身護父的舉動,如果不是平時就對父親孝順和崇敬,關鍵時刻是做不出來的,所以曹操疼愛曹昂,立其為繼承人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