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得國最正的皇朝,非大明莫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那得國最不正的皇朝呢,非司馬氏的晉朝莫屬,司馬懿以忠臣形象收攏人心、未費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曹操征戰一生打下的江山,史稱司馬氏嬗變。
司馬氏的晉朝,是得國最不正的皇朝。未費一兵一卒奪了曹操征戰一生的江山
自曹操去世曹丕建立魏國之後,皇帝都比較短命。曹丕在位七年,魏明帝曹叡在位九年,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遺詔由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志大才疏,年輕得志不免有些飄飄揚,不久就開始打破二元輔政的格局,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排斥司馬懿;不久即將司馬懿明升暗降為太傅,奪了司馬懿的事權。
司馬懿此時已是四朝元老,多年的官場經歷讓他開始隱忍並等待時機反擊。不久,司馬懿就稱病不出,曹爽親信李勝在到荊州上任時去司馬懿府名為探望實測刺探,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騙騙年輕的李勝還是手到擒來,李勝的刺探讓曹爽更加放鬆警惕。
鷹視狼顧的司馬懿乃一代奸雄。被架空後裝病隱忍,等待絕地反擊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隨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謁魏明帝之墓,司馬懿隨即發動政變,以太后名義關閉城門,以蓄養的死士奪取首都城防。隨後司馬懿奏請太后歷數曹爽兄弟專權誤國的罪行,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職兵權,以侯爵的身份退職歸家。
此時曹爽兄弟因為一時大意已丟失首都,面臨的出路有兩個:
1、向司馬懿投降,回到首都以侯爵身份退職歸家,但風險是司馬懿食言殺他怎麼辦
2、挾持皇帝,明令各地忠於皇帝的地方軍隊反擊司馬懿,但風險是有多少地方軍人站在他們一邊是否有勝利把握,一旦失敗那就是謀反要誅三族。
曹爽想了一夜最終慫了,向司馬懿投降,司馬懿果然食言將其滿門抄斬,牽連的曹氏宗親達5000人,從此曹魏皇室大權旁落司馬氏,曹魏的滅亡也就是時間問題。
曹爽關鍵時刻慫了,貪圖富貴投降司馬懿,最後被滿門抄斬,曹氏宗親被牽連5000人
表面上看,曹魏的滅亡是由於曹爽兄弟太弱,在形勢未明朗、皇帝在自己手中時,由於貪圖富貴竟、並對司馬懿抱有幻想,竟直接投降了,不禁讓人扼腕歎息,太無能了、草包慫蛋。
可是仔細分析一下,各位網友有沒有覺得奇怪,在曹操創業時曹氏宗親著名將領雲集,曹仁、曹洪、曹彰、曹昂、夏侯惇、夏侯淵,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可是,在高平陵之變發生時,好像就曹爽一個慫包是曹氏宗親,其他的曹氏宗親都銷聲匿跡了,主要的軍隊也不在曹氏手中。而司馬懿呢,當時司馬懿發動政變佔領都城,幾乎所有的士族官員都站在司馬氏一邊。設想一下,司馬懿以自己蓄養的死士佔領都城後,魏國軍隊還像曹操時代一樣掌握在曹氏宗親手中,司馬懿和他的三千死士估計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而這一切,曹氏宗親軍權旁落、人才凋零,以及士族官僚站在司馬懿一邊,是怎麼導致的呢,這正是魏國開國皇帝曹丕一手造成的。
寒門出身的曹操白手起家並能夠打下一片江山統一北方,靠的就是兩點:
1、依靠曹氏宗親建立忠於自己的軍隊,三國前期魏軍著名將領曹氏宗親非常多,大家熟悉的曹仁、曹洪、曹昂、曹彰、夏侯惇、夏侯淵等均是軍隊核心力量。
2、重用寒門官僚,注重才能不重家室。這些寒門人才沒什麼政治根基,完全靠曹操的賞識獲得地位,對曹氏忠心耿耿。
曹丕作為與曹操、曹植齊名的建安三子,魏國的開國皇帝,文采武功了得,但其在政治上是十分短視的,他繼位後做了兩件事足以導致後世子孫的萬劫不復:
1、曹丕繼位後,與曹植、曹彰的奪嫡過程讓他誇大了曹氏宗親的威脅,囚禁了曹植並開始打壓曹氏宗親,重用像司馬懿等外臣制衡曹氏宗親,曹氏皇族的力量不斷遭到削弱。
2、推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取代漢朝做皇帝必須要收買士族人心,因此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為士族的崛起準備了條件。士族有自己的政治根基,對曹氏皇族並不忠心,而司馬懿卻通過主持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收買了大量士族的人心。
曹丕打壓曹氏宗親,重用士族,為後來司馬懿的崛起埋下禍根
曹丕死後,曹氏宗親的大權旁落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力量的崛起,造成力量的此消彼長,此時只需要一個借口、一個導火索,就能讓司馬懿推翻曹氏。而曹爽兄弟的亂搞,正是給了司馬懿一個機會,從此曹氏江山落入司馬氏之手,曹操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