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穎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據《 魏略 》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枴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司馬懿一生做人做事,有兩句比較經典的話。
第一句:一路走來沒敵人
司馬懿的特點是忍,也可以說是城府深、能裝,他這個人一般人猜不透。
楊修是司馬懿的死對頭,兩人一個是曹植派系的,一個支持曹丕。楊修多次想置司馬懿於死地,但在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下令處斬時,司馬懿向曹操請示想去探望楊修。曹操便問他,為何要去看楊修?司馬懿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也就是說,我司馬懿不會和楊修計較,他雖然想整我,但我不會將他作為敵人。曹操聽到這話以後,對司馬懿有種打心裡的喜歡和欣賞。
司馬懿前期的對手主要是楊修,後來與諸葛亮也較量了好幾次,對於諸葛亮,司馬懿很是尊重。諸葛亮逝於五丈原,騙了司馬懿,蜀漢大軍撤離,司馬懿來到諸葛亮病逝的營帳內,以水代酒祭拜諸葛亮。他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你這一生就像這水一般,清清白白,雖然你我為敵六載,但我一直視你為知音,孔明,讓我尊稱你一聲「先生」。
而且,即便面對將死之人,司馬懿也會給予對方尊重。
曹叡有個男寵叫辟邪,在曹叡死後,辟邪就被下獄了,司馬懿是唯一去看他的人。辟邪得勢時沒少找司馬懿的麻煩,但司馬懿去獄中的時候給他帶了一件衣服,保全了他最後的尊嚴。
做人做事,留有餘地,對對手和敵人保持尊敬和敬畏,這就是司馬懿混跡職場的哲學。正如那句老話說的,我們應該感謝給自己帶來苦難的人,因為這樣會使自己更加強大。
第二句:敗而不恥,敗而不傷
司馬家族為何能夠撿漏成功,和曹氏家族的短命有一定關係。曹丕其實很優秀,但無奈短命,繼承曹丕之位的曹叡也是如此,都活得不夠久。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們也十分優秀,這和司馬懿的教育有關。
司馬懿給他們灌輸的理念是:不拒絕失敗,並從失敗中汲取營養。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後,魏軍眾將士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倍,居然輸給了諸葛亮。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去找父親,但他們到了司馬懿的大帳,卻看到司馬懿正在和管家淡定地打五禽戲。司馬懿說,想要打好仗,先要學的就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笑到最後。
這也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逆商。人一生中的失敗肯定會很多,面對挫折和逆境,應該以一種健康的心態面對,多點耐心。
司馬懿一生中打了不少勝仗,同樣也吃了不少敗仗,最後卻是人生大贏家,靠的正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