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每次上朝都帶一百名侍衛,背後原因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每次上朝都帶一百名侍衛,背後原因是?

提到賢臣,十個有九個都能想起諸葛亮,這回畫風好像不一樣?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晉書》:溫既負其才力,久懷異志,欲先立功河朔,還受九錫。既逢覆敗,名實頓減, 於是參軍郗超進廢立之計,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 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

東晉權臣桓溫想先立功、再受九錫,掌握廢立之事,廢司馬奕為東海王,立司馬昱為帝。甲仗百人入店,既是威儀也起保護作用。

諸葛亮配的上這份威儀,而他的安全也關係到蜀漢的安危。這是理所當然的保護,想想孫策。蜀漢的百姓並非都喜歡諸葛亮,連年征戰,戶籍微弱的益州支撐起來非常吃力,百姓面有菜色,他們要是對諸葛亮依然非常愛戴顯然不太現實。

諸葛亮和桓溫還有一點重大不同,他根本沒有想廢了劉禪。劉備還有其他兩個兒子。

如果說舉有反心的桓溫是想黑諸葛亮,那麼再舉一個桓溫的對手你怎麼說?

《晉書》:又詔沖及謝安並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謝安,淝水之戰的主要功臣,阻擋桓溫謀反上位,謝安一直拖延桓溫的「九錫」榮譽直到桓溫死去。

桓沖是桓溫的弟弟,但是他沒有對權力過於執著,謝安眾望所歸的獲得大權。雖然桓氏家族極力反對,但是桓沖就是不聽。他和謝協同作戰,挫敗前秦的進攻,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謝安後來雖受到猜忌,但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並不傾向於權臣謀反這一方向,把他定位為忠臣。

對於他們而言,甲仗更是一種榮譽。

諸葛亮的「甲仗」也應該作為一種榮譽而兼做保鏢,並非害怕劉禪把他弄死。雖然劉禪對諸葛亮頗有微詞,但還不至於到殺死他的地步,諸葛亮也曾嚴厲拒絕李嚴建議的受九錫的建議(但是這確實說明政都出於諸葛亮),和桓溫則完全不同,和謝安到是可以類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