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是選擇曹植為嗣,楊修會不會奪位當皇帝,還是會被司馬懿幹掉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要是選擇曹植為嗣,楊修會不會奪位當皇帝,還是會被司馬懿幹掉

大家都知道,要成為司馬懿,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是本人活得足夠長,把別人都能熬死;第二個是能熬到一個幼年登基的皇帝出現;第三是自己的子孫夠多,而且不能短命,能接著干。

先來看第一條。楊修比司馬懿還大四歲,生於公元175年。曹植比曹丕小五歲,生於公元192年。如果曹操沒有殺楊修,並且立曹植為嗣的話,那麼到曹操死去的時候,曹植繼位,這時候曹植28歲,楊修45歲。曹植死於公元232年,如果楊修能夠健康得活到這個時候,就是五十七歲了。如果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的248年算,到那時楊修就已經七十三歲了。而司馬懿死的時候才七十三歲。楊修能不能活到那時候,是很難說的。

再來看第二條。曹植死於公元232年,時年41歲,只比曹丕多活了一年。曹植有記載的就兩個兒子,長子苗早夭,庶子曹志很長壽,一直活到公元288年,還是因為感慨齊王司馬攸的遭遇和自己的父親曹植有些相似,上書司馬炎,勸司馬炎不要逼著齊王攸之國,司馬炎大怒,加上遇到母喪,他才憂懼而死。從曹植去世,到曹志去世,就有五十六年。就算曹植死的時候,曹志只有三歲,楊修能夠受到曹植的信任,被指定為輔政大臣,能不能熬得過曹志,恐怕也不好說。

第三條,楊修死後,還有兒子在,也就是楊囂,到泰始年間才死去,還算是早死,實際上恐怕年齡也不小了。楊修於公元219被曹操殺死,到泰始年間的時候,楊囂最起碼已經五十歲了。孫子楊准到晉惠帝時期,還曾出任冀州刺史。所以,這一條倒是沒什麼問題,可以父死子繼,一代接著一代干,像司馬懿家族一樣,一直幹到最後篡位成功。

但這些都是基礎性的條件,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軍政才幹。稍微比較一下司馬懿和楊修就會發現,楊修的軍政才幹和司馬懿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因為楊修死得早,用曹操死後司馬懿的軍政才能來比,對楊修不太公平,那就以曹操時期來說。

曹操平定漢中張魯之後,司馬懿給曹操的建議是乘勝而進,一鼓作氣,進攻四川,消滅劉備,徹底平定西南地區。曹操雖然沒有採納這個意見,但很顯然,這已經表現出了司馬懿的戰略眼光。雖然他以儒生出仕,加入曹操陣營,但這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展露他在軍事上的眼光和見識。楊修的表現是什麼呢?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和劉備相持不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進退維谷之際,楊修隨軍,不但沒有給曹操什麼軍事戰略上的建議,反而揣摩曹操的意圖,擾亂軍心。《晉書·宣帝紀》:

從討張魯,言於魏武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魏武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言竟不從。

司馬懿另一次出彩的表現則是,在關羽大舉北伐的時候,圍襄陽,攻樊城,中原盜賊相應,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洛陽,以避其鋒。司馬懿和蔣濟又一起找到曹操,先分析形勢說,關羽北伐困於堅城之下,劉備新得漢中,而孫權圍攻合肥卻大敗而回,一定不會甘心情願的看著關羽北伐成功,攻破襄陽。所以,司馬懿和蔣濟建議,曹操一方不用急於行動,而應該觀釁而動,等著孫權先出招。果然,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擒斬關羽,孫劉聯盟徹底破裂。《三國誌·蔣濟傳》:

司馬宣王及濟說太祖曰:「於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這時候,司馬懿四十歲,但是對人情世故和世道人心顯然已經琢磨得很深入了,所以能分析形勢,料敵於先,開始展露自己的軍事能力。但楊修的表現就顯得輕浮得多了,仗著自己的小聰明,恃才傲物,而且很喜歡表現自己的那點小聰明,卻對人情世故的瞭解要差很多。比如現在眾所周知的改門、分酥之類的事情,都是向別人表現自己的小聰明。

作為一個出身四代三公的政治世家的翩翩佳公子,楊修表現出來的政治素質卻並不高,尤其是參與曹丕與曹植的儲位之爭,這是為臣大忌,他卻恰恰犯了。曹操都沒確定以誰為嗣,楊修就先站到曹植一邊去了,這就是作死。只要曹植奪嫡失敗,楊修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司馬懿在這時卻基本上保持中立,凡事都是只聽命於曹操。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只要曹操還在,曹操就是唯一的主權者,只能聽命於他。他和曹丕交往,顯然也是奉了曹操之命。

很顯然,司馬懿在這個問題上的選擇是非常謹慎的,首先考慮的是政治利益的得失。而楊修剛好相反,楊修得志時,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結交他,其中就有曹植,他就進了曹植的朋友圈,顯然是他沒有考量這個選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什麼結果。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他選擇站在曹植一邊,是因為他們都是有名師範兒,放蕩不羈,以文學著稱於當時,氣類相投。對搞政治的人來說,把關係到自己和整個家族的政治前途的事情用性情相投來決定,顯然也是非常輕率的。因此,即便他能熬到出現要給幼年即位的皇帝,他能否在政治鬥爭中取勝,成為最後的贏家,也不一定。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植原來奪嫡最重要的謀士參謀丁儀兄弟也被曹丕殺死。曹丕奪嫡最重要的謀士參謀吳質,也沒有什麼好結果。雖然曹丕對吳質還不錯,曹叡繼位之後,吳質被徵入朝,出任侍中。吳質為了對付陳群,又推薦了自己的兒女親家司馬懿。但曹叡對他並不待見,死後被謚為丑侯,後來他兒子上書鳴冤,才給他平反,改謚為威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