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操來,一生都是謎團。有人說他是最早的摸金校尉,盜墓無數,所以死後他十分害怕自己的墳墓有朝一日也會被盜。所以造了72疑塚,那麼此事是真是假?
七十二疑塚
《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狡猾奸詐、自私殘酷被羅貫中描繪的淋漓盡致,即使在曹操臨死之前,羅貫中都不忘給曹操的奸詐形象再添上重重的一筆: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塚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七十二疑塚的說法在很多古文獻裡都曾提到過,如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漳河上有七十二塚,相傳雲曹操塚也。」元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也有:「曹操疑塚七十二,在漳河上。」在古鄴城(河北臨漳)附近,確實有很多墓塚像小山似的羅列於漳河兩岸,即所謂「漳河纍纍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但這些均不是曹操之墓。
1949年後,所謂的曹操「七十二疑塚」相繼得以考古發掘,真相大白。考古證實:曹操「七十二疑塚」不過是東魏、北齊皇室與貴族的墓葬群。原來,「曹操七十二疑塚」裡,埋葬的是「北人」(即金人)的先祖,不是曹操。
眾說紛紜
除七十二疑塚之外,關於曹操墓的傳說還有很多。蒲松齡《聊齋誌異》中收入了一篇《曹操塚》,文章說曹操墓在許昌的清潩河。蒲松齡還在最後感歎:後賢詩云:「盡掘七十二疑塚,必有一家藏君屍。」寧知竟在七十二疑塚之外乎?奸哉瞞也!褚人獲《堅瓠集》續集中有曹操墓設在漳河之下的說法。當然這兩種說法均沒有事實根據。
還有傳說曹操死後被葬在銅雀台之下,當地也有民謠說:「漳河水,沖三台,衝出曹操的紅棺材。」但實際上,曹操臨終時交代子女說:「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這則史料很顯然否定了曹操墓在銅雀台之下的傳說。
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中記載,1922年河北磁縣農民崔老榮發現過一個古墓,其刻石所敘為曹操,刻石由縣署保存,但這一說法並沒有證據支撐。
曹操之遺囑
《三國誌·魏書·武帝紀》和《宋書·禮志》兩部史書都記載了曹操生前的兩份遺囑,其中包含著關於曹操墓位置的重要信息。《終令》有:「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遺令》有:「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
這兩份遺囑指明了墓葬的地址要選在西門豹祠附近。
這件事已經成為了未解之謎,如今曹操墓已經被發掘,但是所謂的72疑塚依舊沒有消息。不知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