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 軍事家、 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不久升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 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 196 年) 。迎獻帝都許( 今河南許昌東), 從此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曹操有五個兒子: 曹昂、 曹丕、 曹彰、 曹植、 曹熊。曹昂早年去世了, 現在的 4 個兒子當中, 曹植最有才華, 也最贏得曹操的喜歡。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操喜歡曹植, 使曹丕十分嫉妒。曹植自幼文思非凡,才氣超人,深受曹操的喜愛。但大凡文人墨客狂傲自負的特質在其身上更是彰顯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直接影響了在奪嗣鬥爭中的成敗。較之冷酷凶殘、沉默寡言卻工於心計的曹丕而言,任性而為、嗜酒如命的曹植並不善於帶兵打仗和處理公務,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是「門外漢」。這就注定了曹操在立嗣的關鍵人選上圈定了曹丕,也就注定了曹植後來的悲慘命運。
而讓曹操最終下定決心的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兩件事。 一件是「醉酒誤事」,說的是叔叔曹仁被關羽圍困,軍情危殆,曹操令曹植帶兵前去解救。 但當軍令送到曹植處時,曹植正酩酊大醉,根本無法出征。曹操火冒三丈,惱怒又失望。第二件是「司馬門之事」,說的是曹植膽大妄為,無視父親的禁令,善自打開既是宮禁入口亦是皇權象徵的司馬門出城。我行我素,目中無人的曹植的屢行屢為,原來闖入司馬門的不只是曹植一個人,還有曹植最好的朋友漢末大才子楊修。
兩個人喝酒喝得大醉,於是不知不覺從司馬門出來,出來的時候還在嘲笑哥哥曹彰。曹操生氣,不但是因為曹植竟然無視禮法,擅自打開司馬門,更由於曹植嘲笑哥哥曹彰,完全沒有一些兄弟情誼。自己喜愛的兒子,竟然是一個無父無兄的冷血動物。導致了曹操在擇嗣的天枰上不再猶豫,果斷地選擇了曹丕。
曹丕深知古今文人有「不護細行」的通病,所以在日常生活小心謹慎,矯情自飾,讓對方抓不到自己的把柄。對曹操周圍的人做了很多深入細緻的工作,曹操身邊的「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太子」,最終在曹氏繼承人之爭中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