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一定要殺華佗?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為何一定要殺華佗?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華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此書傳世,可活蒼生。"華佗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聞名古今的醫學家,和董奉、張仲景二人合稱"建安三神醫",行醫足跡遍佈全國,擅長外科手術, "華佗在世"成了醫術高明的代名詞。

晚年的華佗,卻因引以為傲的外科手術慘死在獄中,這句"此書傳世,可活蒼生",正是華佗想將救世濟民的《青囊經》留存於世的最後懇求。

華佗的起伏人生和曹操有密切關係。

一個權勢滔天,一個救世濟民,因徐州之戰,曹操和華佗結緣。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廢除了三公,設置丞相職位,征伐中原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等北方諸國,統一中國北方任命丞相。當上丞相的曹操,以少勝多逆襲赤壁之戰,又救出才女蔡文姬,以殺伐決斷的梟雄本色操縱朝政,總攬大權。

《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曹操想要華佗長期留在宮中,專門做他一個人的侍醫,被草根出身心繫百姓的華佗立馬拒絕。華佗的拒絕,無非是他以醫濟世不單獨伺候權貴的品性決定的,但有一部分原因是曹操早年攻佔徐州之事的影響。徐州之戰,曹操率先討伐陶謙的行為,讓徐州血流成河,坑殺百姓數萬人,行人所到之處都是"雞犬亦盡,墟邑無行人",作為徐州平民的華佗,常年居住於此卻看到家鄉屍橫遍野,心中的憤慨注定了兩人將有"不尋常的過往"。

這就是曹操和華佗的初次相遇,埋下了華佗被殺的伏筆。

曹操的頭痛毛病從與袁紹的官渡之戰開始愈演愈烈。他倆戰爭開始前,袁紹先攻心,派出文采突出的陳琳寫了一篇言辭犀利的檄文聲討,道出了曹操從政以來的所有污點:挖墳掘墓、專橫獨裁、奸心劫國等,洋洋灑灑幾頁字讓曹操氣的"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此愈我疾病。

可見,一向多疑的曹操頭痛纏身,早在《三國演義》裡就曾神話過他的頭痛由來。據說,曹操為了修建宮室砍倒了一株梨樹。夜間,曹操夢見梨神前來刺殺他,他驚醒以後便感覺頭疼欲裂,官渡之戰的刺激更是讓頭痛毛病發揮到極致,所以曹操久訪名醫卻無人能治,有人推薦神醫華佗前來救治。

這就是曹操和華佗的第一次相遇,拉開了醫生與病患關係的序幕。

被招來的華佗一眼就看出來,曹操的頭痛病無藥可治。救治好了江東猛將的華佗,把脈後卻對曹操說: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延長壽命,那就是先飲麻肺湯,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就可以永久除根。

華佗的意思是什麼呢?曹操的頭痛病是因為中風引起的,要想徹底斷根頭痛的病,那就要做開顱手術,外科手術是華佗最擅長的強項,卻被所有人看傻眼,面面相覷,心裡卻為他捏了一把汗。曹操是何等人,他可是疑心很重殺戮不眨眼的狠角色,聽說有人要開顱治病,便懷疑這不是真救命而是要他的命。

華佗大膽直言要做開顱手術而被曹操打入獄中,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版本之一。

而故事版本之二,華佗被殺是因為看似無能的拒絕,實則是抬高身價謀求官名的深意,這個說法來自林振清撰寫的《方技傳》。

所有人只知道華佗一心向醫,可實際上他卻是一心從仕。《三國誌》裡曾經記載,華佗是一個遊學徐州的讀書人,和所有人一樣想通過國考進入朝廷做一番事業,所以太尉黃琬曾邀請他做官,陳珪也薦舉華佗做孝廉,可他心高氣傲自負清高,認為兩人並不是位高權重,所以乾脆拒絕不去。

"以醫見業,意常自悔",這是華佗拒絕之後又懊悔沒有謀求一官半職的心思,全藏在《三國誌》的書本裡,他一邊等待入宮從政的機會,一邊從事自己的愛好醫學。職場失意,醫學得意,華佗醫術高超聞名遠揚,所以曹操特意請他來治療頭痛病。

華佗治療了短時間,後來便直接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他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曹操這毛病短時間內很難治癒,還要從政操勞,只能苟延殘喘,能治療的人只有華佗一人,所以他特別自信地提醒曹操: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

一個頭痛卻說命不久矣,能治癒這種頑疾全世界只有他自己,裡裡外外,華佗的驕傲自負在曹操看來卻是抬高身價,想要謀求仕途。直到數日後,回家久居的華佗不肯回來,以家中妻子不舒服推脫。

幾次拒絕曹操大怒,直言放話:如果真病就寬限日期,若是撒謊就以欺騙罪名打入大牢。後來,華佗被關進大牢。

曹操頭痛時無人可醫,而他自己也不懊悔殺掉名醫,甚至大聲說:"佗能愈吾疾,然不為吾根治,想以此要挾,吾不殺他,病亦難愈。"文中,林振清借曹操之口說出華佗清高自負背後,實際上是想利用治病的機會要挾以此加官進爵。

當然,不管是羅貫中的開顱治病還是林振清的要挾之說,最終的結果都是華佗被曹操殺害,一代神醫甚至連畢生所著的《青囊經》都沒能傳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