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下達「求賢令」時,對待人才並不注重出生門第,而且即使是像陳平那種曾經「盜嫂受金」的人,只要你有能耐,他也願意吸納。我想曹操是看出「舉孝廉」這種當時人事制度的不可信,表面上是說由地方推薦忠孝廉潔的人來當官,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靠賄賂地方官而得到這個名分的。曹操的這種招攬人才的方法,打破了當時的一貫做法。更有一件事,使曹操背上了千古罵名。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歸鄉里,路遇陳宮,與之共投宿與呂伯奢莊上,出於誤會,殺掉呂伯奢一家,末了還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一句自私殘忍的話。這件事在《三國誌》原文中沒有記載,而在裴松之的註釋中,有三種說法。一是曹操投至呂伯奢莊上,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來搶曹操的東西,出於無奈,手刃數人,逃歸。第二,三種說法和《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差不多。《三國演義》之所以選出這一種對曹操最不利的說法,目的很簡單——為了更豐滿完善曹操的「奸雄」形象。曹操的行為,想法每每違背常人的道德標準,所以他的計策即使是神機妙算也要被稱作陰謀詭計。 有人說曹操疾賢妒能,因此殺掉楊修,也害了彌衡,我不這麼想。曹操手下能人眾多,能招攬人才正是他成事的必要條件之一,倘若他真的嫉妒,那他不得嫉妒死?先說楊修,在破解曹娥碑之謎的時候,曹操對他並不反感,還聽從他的勸說第二次接見張松。可楊修恃才放曠,口無遮攔,更嚴重的是他參與到曹氏的立嗣問題之中,而且他破解「雞肋」之意,這確實有亂軍心的作用,曹操怎能容他?彌衡就更不用說了,他那種自大的態度,狂傲的言語,是什麼人都容忍不了的但是曹操為了個人的名譽和地位,而害死荀彧,荀攸,以及害死華佗,確實都是很大的錯誤。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而更想起戲台上那一位白臉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方法,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