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商品經濟非常發達,五銖錢流通十分繁盛,經常會出現流通貨幣數量不足的情況。政府慣用的手段是將錢幣減重,增加名義貨幣流通的總量。自三國直至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各地政權對立,鑄行虛幣大錢成為各政權掠奪民間財富用來支持戰爭的有效手段,五銖錢也由此衰落。率先開鑄虛幣大錢先河者,便是劉備。
劉備鑄行直百錢
漢獻帝劉協建安19年(公元214年),劉備攻打益州的劉璋,包圍了成都。為鼓勵士氣,劉備與將士們約定:如攻下成都,劉璋的資財悉數歸眾將士所有,他自己分文不拿。結果士氣大振,成都被攻破,劉備也履行了承諾。但是,劉備沒能拿劉璋的財富充盈軍費,後續的部隊給養變得十分困難。左將軍西曹掾劉巴便建議劉備,鑄造直百錢,命令官吏收購物資。劉備接受了劉巴的建議,幾個月後,劉備的庫府裡就裝滿了物資。
目前已經出土的劉備蜀漢政權鑄行的直百錢有兩種類型:一種銘文「直百五銖」,另一種銘文「直百」。劉備最初鑄行的錢幣應該是「直百五銖」錢。一般五銖錢的銘文是橫文兩字,左「五」右「銖」。「直百五銖」錢是在一般五銖錢正常銘文基礎上添加豎文兩字,上「直」下「百」。「直百」錢則只鑄銘橫文兩字,左「直」右「百」。1950年以後,蜀漢政權鑄行的直百錢在湖南、湖北、江蘇、四川、北京等地三國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常有出土。根據對出土實物的測量,「直百五銖」錢重量一般在8.0~9.5克(14.0~16.6銖),有輕者不足3克(5.2銖)。而「直百」錢重量約為2克(3.5銖),小者不足0.5克(0.9銖)。「直百五銖」錢體重形大,應該是劉備初行「直百」錢的品種,當時每枚兌換100枚五銖錢。此後,蜀漢政權繼續鑄造「直百」錢,並逐步實施減重措施。「直百」錢應是「直百五銖」錢減重後的異變品種。
劉備鑄行「直百」錢,以十幾銖青銅代表五百銖青銅,有效地搶掠民間資財,數月之間就搞得府庫裡面裝滿了物資。劉備鑄行「直百」錢所獲的價值,就用來支持所需的軍事開支。
孫權鑄行大泉當千
與劉備相比較,孫權鑄行虛幣大錢的時間較遲,而幣值較高。嘉禾5年(公元236年),孫權鑄行「大泉五百」錢;赤烏元年(公元238年)又鑄行「大泉當千」錢。「大泉五百」錢的銘文是豎文兩字及橫文兩字,上「大」下「泉」,左「五」右「百」。「大泉當千」錢的銘文是順時針四字,上「大」左「泉」下「噹」右「千」。根據對出土實物的測量,「大泉五百」錢重量約為12克(20.9銖),後來逐步減重至8克(14.0銖)左右。「大泉當千」錢初鑄時重量約為20克(34.9銖),以後逐步減重至11克(19.2銖)左右。
劉備鑄造的虛幣大錢,每枚要與百姓兌換100枚五銖錢。20多年以後,孫權鑄造的虛幣大錢,每枚要與百姓兌換500枚或1000枚五銖錢。劉備鑄行虛幣大錢的時候,還是漢獻帝劉協時期,曹操已經被封為魏公,孫權據有江東,此時,劉備僅據荊州,正在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策劃攻打益州,鑄行虛幣大錢是因為戰爭的需要。而孫權鑄行虛幣大錢是在漢獻帝劉協已把帝位禪讓給曹氏以後,曹操的孫子曹在位,孫權也已稱帝。此時,三國鼎立的局面已成,天下久無大戰,孫權之所以鑄行虛幣大錢是因為他經略遼東,為繞開橫亙在遼東與東吳之間的曹魏政權,孫權同遼東的公孫淵政權以及高句麗政權的交往不得不繞行黃海,為此耗費相當巨大,需要鑄行虛幣大錢掠奪民間的財富來補充財政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