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歷史頗有興趣的小夥伴,想必對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並不陌生。在這一戰中,蜀漢派出攻打孫吳的軍隊幾乎被殺的片甲不留,這使得蜀漢元氣大傷,再無對外征戰的實力。經此一役,蜀漢由之前的積極進攻轉為被動防禦,蜀漢也因此由盛轉衰。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場本來勝券在握的戰爭輸的一塌糊塗呢?接下來就讓筆者來帶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吧。首先,想要知道蜀漢慘敗而歸的原因,就要先知道蜀漢為什麼發動這場戰爭。想必大家都知道「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備關羽張飛結義之後,情同手足。但是在一天,其中的一個結義兄弟被人殺害了,你們說該不該報仇呢?當然,對於這種事,換做是誰也忍不了。劉備也一樣,對於關羽的死,他怒不可遏。他不顧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說,一意孤行,堅持要對孫吳用兵。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最後,劉備如願以償,率領七十萬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孫吳。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有些許疑問,劉備被仇恨蒙蔽了雙眼,那諸葛亮呢?他難道也看不清局勢嗎?其實,諸葛亮是看清了其中的緣由了,雖然他阻止了,但是他並沒有極力阻止。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諸葛亮早在關羽失荊州之前就有所打算:他想將荊州和益州兩個城池作為據點,屆時在此聚兵,兩路進攻曹魏,一定會打的曹魏措手不及。但是沒等到再次伐魏的那一天,理想中的據點之一荊州就被昔日的盟友奪取了。對於劉備,他失去了自己的兄弟;對於諸葛亮,他的北伐戰略失敗了一半。因此,對於興兵討吳,儘管準備有些倉促,諸葛亮還是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希望收復荊州以繼續自己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