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率兵伐吳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漢中稱王,其手下將領關羽發動樊城之戰,但隨即就被呂蒙所擊敗,更慘的是關羽在此戰役中被殺身亡,這意味著劉備集團徹底的喪失了荊州,只剩下益州一塊地盤。兩年後,劉備蜀中稱帝,不久便發佈詔令親征東吳,打得旗號則是為關羽報仇,就這樣劉備率領著蜀國五萬將士浩浩蕩蕩的開始東征。可是劉備興師動眾帶著幾萬人,單純就是為了關羽報仇而攻打東吳嗎?
答案顯然不是,我們知道關羽被呂蒙所殺實在公元219年,而劉備決定東征孫權是在公元221年,也就是其中差不多間隔了長達兩年的時間,要說單純為了兄弟之間的情義,早就該拉上隊伍跟孫權幹上一仗了,哪裡還會拖延這麼長的時間呢?同時此時的劉備已經征戰了二十餘年,早已不是那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考慮事情自然十分成熟,不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帶領幾萬將士去冒險。對於劉備來說,他向來是一個素有野心抱負的人,怎麼會為了兄弟之間的情義而衝動行事呢?那麼劉備東征孫權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一,當時的局勢讓劉備必須這麼做。要知道三國爭霸靠的就是實力,而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軍事實力。曹操之所以能統一北方,靠的就是不斷的軍事擴張所帶來的人才聚集、資源聚集。劉備要想強大起來也必須走這一條路,絕不可能靠著龜縮在蜀川就能強大的。而此時的劉備稱帝不久,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徒有虛名,而是確有這個稱帝的實力,怎麼著也得證明一下吧。而武力是最好的一個方式,因此借由為關羽報仇興兵伐吳,足以好好的炫耀一番自己的軍隊實力,以證明自己並不是自娛自樂的稱個帝。
其二,劉備看似為了復仇,實則為了荊州。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已經為劉備規劃的戰略藍圖,而荊州就是其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想進取中原,必須要想辦法佔領荊州。因此,劉備伐吳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一舉消滅孫權,吞併整個東吳的地盤,而是奪回荊州。即使不能完全奪回,最起碼也要把關羽當時佔領的三郡給重新拿回來。因為只有這樣,劉備才有可能實施下一步的計劃,才有可能通過荊州進取中原,以實現興復漢室的夙願。
其三,劉備集團荊州人士對此十分支持。我們知道早年劉備是在荊州發家的,益州是他後來奪取劉璋的根據地。其手下除了益州人士之外,大部分都是荊州人士,而且荊州派在劉備集團所佔的地位、數量都是很高的。對於荊州的失去,不僅令劉備痛心,而且荊州派系的蜀臣也是十分傷心,因為這是他們的故土,那裡有他們的家人和朋友。荊州的失去意味著從此家和國分離,擱誰心裡會好受呢?除此之外,軍中大部分的將士都是從荊州一直跟隨過來的,他們對於重新奪回荊州的渴望也是同樣的強烈,那裡也有他們的家人孩子。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東征是有極大的人心支持的,軍中將士的士氣也很高漲。在這樣的情況下,興兵伐吳是非常好的一個時機。
而至於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其實也是為了鼓舞士氣。其一,關羽的忠義是人人敬仰的,他的死足以激發士兵的鬥志,其二,借此足以說明劉備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可以極大的收服人心。也就說,劉備興兵東吳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大業,並不是僅僅為了所謂的兄弟情義,而頭腦發熱討伐孫權。雖然真相有點讓人寒心,但歷史往往都是這樣。劉備為了自己的理想這麼做也無可厚非,畢竟人性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