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時期,軍事部署上最複雜的就是荊州之地,三大勢力都部署重兵把守。荊州之地對於三個國家都有重要意義。漢中出兵北伐曹魏,荊州有一上將可以牽制曹魏策應北伐大軍,甚至可以當主攻選手直擊曹魏。劉備把關羽留在荊州並且把手下最精銳的荊州軍全部留下,只帶五六千人入蜀。
此戰劉備親領的五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剛剛投靠的武陵蠻沙摩柯部一萬餘人也全部戰死,隔江相望還沒有參戰的黃權部水路大軍兩萬人,沒有了退路,在大勢已去的情形下投降了曹魏,再加上其餘地方參戰部隊的損失,整體損失將近十萬。這對新生的蜀漢政權來說可謂元氣大傷,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不得不完全放棄。蜀漢政權從此形成了先天不足、偏安一隅的態勢。
其次,是對荊州戰略要地的丟失不甘心。儘管當時的荊州已經是「雞肋」,但是軍事存在和影響還是必須要有的。關羽丟失了荊州,使其蜀漢從此在內地再無勢力存在和軍事影響,幾乎是從此再無機會踏入中原了。事實就是這樣的,從「夷陵之戰」後,蜀漢再無踏進中原的機會。
那也過了一年多了,此時劉備終於可以出兵伐吳了,而此時的伐吳和一年多前的伐吳的性質就不一樣了,當然為關羽報仇的成分佔據不少,但是還有一部分是為了立威,因為雖然劉備稱帝了,但是內部還是不和諧,他急需一場大勝來穩定蜀國內部,而魏國太強,只有佔據了江南之地,蜀國才有可能與魏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