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魯肅和孫權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大家在談起孫吳的著名將領的時候,腦子裡想到的肯定是被後世譽為江表十二虎臣還有那四大都督,在三國時期,這十幾個人的名氣可以說貫穿整個東吳從開始到最後,比起曹魏和蜀漢的各個大將們也是不遑多讓。而這四大都督當中,最有名的無非是周瑜了,作為第一代東吳著名將領,一把火在赤壁將曹魏大軍燒的七零八落,使得三國鼎立的雛形開始表現出來。而呂蒙雖然在演義當中不是什麼好角色,但是正史中親自指揮了突襲關羽奪取荊州的戰役,使得蜀漢的大計滿盤皆輸,而陸遜更是在之後繼承了呂蒙的位置在夷陵使得蜀漢未來一代人都在大火中消滅。而四大都督當中,唯一一個沒有成名的戰績的,只有魯肅,但是他卻因為這些原因,而在自己的生涯當中被孫權所仰賴。
一:周瑜舉薦投孫權,提出榻上策
在一開始魯肅只是一個家中有名氣有存款的士族子弟,也因此在附近的鄉村裡有些小名聲,而天意弄人,在幾年後,當時已經在孫權的賬下效命的周瑜經過此處,聽說了魯肅一向來樂善好施,為人博學多才,於是起了興致去面見他。這一見,兩個人相談甚歡,讓周瑜感歎道這附近居然還有這樣的人才,於是回去之後馬上向當時求賢若渴的孫權舉薦了魯肅。
孫權一聽就馬上請他過來相聚,兩個人在宴會上談笑風生。而孫權也趁機向魯肅請教未來該如何建設好江東。而魯肅馬上提出了後世著名的榻上策:我認為漢室不可能再復興了,而曹操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剷除,現在只有將江東作為基盤,憑借長江天險看天下的形勢變化,而且趁著北方袁紹和曹操兩個人僵持不下,你要積極佔據長江兩岸能佔據的地方,然後再稱帝圖謀天下。這孫權一聽,和周瑜的想法一模一樣,於是重用魯肅將他作為自己的心腹不離不棄。
二:不謀而合,聯合拒曹
然而可惜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曹操的謀士參謀也不是吃素的,在平定北方袁紹不久後,就有人建議曹操應該馬上出兵荊州佔領,這樣就能讓天下大勢更加有利於曹操。而此時劉表剛剛去世不久,他的孩子又是個沒有才能的人,孫權也開始蠢蠢欲動,但是因為這個時候劉備也正好在荊州。於是孫權認為自己佔了荊州恐怕也守不下來,便詢問魯肅的意見。而魯肅認為如果劉備能和劉表兒子共存那就交好,不行的話就佔下荊州。
可惜的是曹操出兵更快一步,搶先奪下了荊州,而劉備也惶惶不可終日準備南下,而魯肅此時如果回去找孫權,那麼曹操的地位只會更穩固,於是魯肅馬上找到了當時已經和諸葛亮一起的劉備,提出了兩家聯合一起抵抗曹操的意見。而這個意見正好和此前諸葛亮告訴劉備的隆中對一模一樣,也使得劉備非常高興,於是讓魯肅和諸葛亮一起去江東商量聯合大事。正是因為魯肅的堅持,才使得後來兩家人都夠攜手起來對抗當時的曹操,最後在赤壁挫敗了大軍,使得三國的格局初現雛形。
三:單人赴會,質問關羽
在赤壁之戰之後曹軍大敗,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也抓緊機會主動和孫權出兵荊州,而周瑜也在這裡吃了諸葛亮的暗虧,使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四郡地盤最後被劉備趁機拿下了兩個。於是周瑜勸說孫權向劉備討回來,但是魯肅則認為雖然曹操在赤壁大敗,但是之後恢復元氣不過也就是數年的事情,長久上看如果要大敗曹操還是要聯合劉備,而這與諸葛亮的戰略決策也是不謀而合。此後不久周瑜去世,魯肅則當任大都督駐紮在前線和關羽積極商量一些荊州的事情。
期間因為雙方的地盤犬牙交錯所以經常產生一些小矛盾,但是劉備總是以自己只有荊州而拒絕歸還給孫權,此後劉備入蜀擊敗劉璋後,魯肅再也無法容忍這種說法,於是自己單人赴會到鎮守荊州的關羽城中,怒罵劉備不守信用。而關羽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沒有在意這些話,而是自己退了一步,做了些不痛不癢的表率,讓魯肅消氣後再好言送了回去。但我們也可以看得出魯肅本人的隱忍,此後漢中之戰劉備奪取了漢中,而魯肅再一次抓住機會使得劉備在荊州的問題退了一步。
然而之後魯肅去世,孫劉聯盟頓時就失去了荊州問題的潤滑劑,使得呂蒙背刺關羽,兩家分裂。對這種事,孫權稱帝前都還對魯肅念念不忘,稱讚其眼光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