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早年為周瑜的曹長,後隨周瑜一同投靠孫權。在孫權帳中的魯肅也為孫吳鞠躬盡瘁,為孫武鼎立江東,和赤壁之戰大勝曹軍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魯肅的一生還有哪些其他的事跡,民間又為何流傳著魯肅不如樊噲這樣的話呢?
魯肅簡介
魯肅出生在一個富豪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宦官掌權,四處橫徵暴斂,天下大亂。無數農民流離失所,所以也就有了黃巾起義。但是魯肅卻拿出家財賑濟百姓,一次收到鄉民的厚愛。當時周瑜是曹長,周瑜帶了些受難的百姓去魯肅處討要救濟,魯肅二話沒說就給了,一來二去兩人就建立了堅固的友誼,後來周瑜投奔了東吳,魯肅也跟著周瑜一同去了,見到孫策之後,孫策對魯肅飛鏟賞識。
《三國》中魯肅
孫策死後,周瑜就向孫權推薦了魯肅,於是孫權就約見了魯肅,兩個人相談甚歡。兩人談論到了當時的局勢,魯肅說,曹操一時無法除去,但是漢室江山已不可保,所以孫權應該在東吳靜觀其變,只有這樣才是可久安。後來曹操兵至荊州,劉琮就投降曹操交出了荊州,魯肅當即決定去找劉備,魯肅和劉備分析天下當前的局勢,提出了合縱抗曹的想法。在魯肅、周瑜和諸葛亮等人的推動下,終於使得赤壁大戰大破曹軍。
劉備騙得孫權去的機會進攻蜀地之後,孫權對劉備非常的不滿,而這個時候魯肅和關羽正在統兵臨界,多次發生了摩擦,但是魯肅為了大局著想還時忍讓三分。後來劉備和孫權都帶兵前來,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魯肅一人單刀赴會,為世人所稱道。
魯肅半身雕像
為什麼說魯肅不如樊噲
魯肅不如樊噲其實是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典故,而是發生在清朝時期的故事。有一次紀曉嵐坐船而行,這時候後面有一艘船趕上來,船上有武士打扮的人,還扔了一顆石子裹著紙條,上面寫著「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紀曉嵐就明白了這是嘲笑自己文臣不如武將,魯肅為東吳孫權的謀士參謀,樊噲則是漢高祖劉邦的武將。於是紀曉嵐就寫了一句回去,道「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文臣狄青和武將蕭何反駁。因此這兩句話也聞名天下。
赤壁之戰之所以為後人所稱道,主要是孫劉兩軍以小博大,擊敗曹軍,最終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孫權和劉備能夠合縱抗曹,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還是魯肅和諸葛亮,當然戰爭最後勝利也是因為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