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真的是個文弱書生嗎?盤點魯肅英雄的一面!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忠厚、老實,近乎於傻,儒弱膽怯,手無縛雞之力,一輩子似乎只忙了一件事——孫劉聯盟,這是大多數世人眼中魯肅的形象。這一忠厚老實的文弱書生形象,來源於盡人皆知的小說《三國演義》。可是歷史上真實的魯肅絕不是這樣的。魯肅原本有膽有識,英勇果敢,是豪傑,更是好漢。
魯肅是文弱書生?非也,魯肅原本是英雄
歷史上,有人評價魯肅是戰略家,這一點也不假。對於天下之大勢,魯肅看得非常清楚,曾多次向孫權提出過富有遠見的戰略意見。
但今天我們重點談談魯肅作為好漢的一面。
魯肅絕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他也是武藝高強,膽氣過人的英雄。甚至因為過於英雄氣,在初到東吳之時,一度招致東吳重臣張昭的非議,認為魯肅年少粗疏,不可用。幸虧孫權慧眼識人,英雄才有了用武之地。
英雄魯肅是這個樣子的
作為英雄的魯肅有兩個典型的特點:
·處事為人大方
·遇事有勇有謀
隨手一倉,足見大方
先說第一點,處事為人大方。
魯肅家是臨淮東城有名的大戶,家富於財。魯肅從小就樂善好施,出手大方。天下大亂之時,魯肅更是大散財貨,賑濟窮苦,結交士人,甚得鄉人之心。
周瑜做居巢長(巢湖地區的行政長官)之時,曾經率領數百人路過魯肅老家,並向魯肅求取軍糧。魯肅家當時一共有兩囷米(兩穀倉米),每一囷三千斛(約合90萬斤),魯肅當即隨手指向其中的一囷,送給了周瑜。這可是90萬斤糧食啊,魯肅得有多大方啊!就算是魯肅慧眼識人,與周瑜惺惺相惜,心靈相通,可是一見面就把家中一半的糧食給了周瑜,您說魯肅大不大方?
為人如此大方,說明魯肅的心胸極其寬廣,眼界也非常高遠,所以能看大事,也能做大事。
回首一箭,智勇雙全
下面說第二點,遇事有勇有謀。
魯肅不但有謀,更不缺勇。據《三國誌·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記載,魯肅身材魁梧,樣貌清奇,少有壯節。
預感到天下將亂,魯肅開始學習擊劍和騎射,經常召集鄉中少年,供給他們衣食,往來南山之中射獵。實際上偷偷地操練,講武習兵。不明真相的父老鄉親紛紛歎息:
「老魯家這一代算是衰敗了,生了這麼個瘋狂不幹正事的孩子!」
後來,天下果然大亂,群雄並起,中原也不得安生。魯肅家所在,正是那位昏聵的袁術袁公路所管轄。魯肅認為中州(現今的河南)擾亂,袁術無能,不足與之共圖大業,於是帶領家人及從屬,投奔江東。
出發之前,魯肅讓體弱單薄之人在前,強壯者在後,男女老幼共三百餘人徐徐上路。
沒走多遠,州里派來的追兵便追了上來。魯肅見狀,毫不慌張。一面讓老幼繼續慢慢前行,一面讓斷後的精壯一字排開,手持弓箭,弓上弦,刀出鞘,弓弦拉滿,作勢以待。追兵見狀,也都停下了腳步,絲毫不敢造次。
這時魯肅佇立陣前,高聲對眾追兵喊話:
「諸位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應該能明白天下的大道理。現如今,天下兵荒馬亂,作為州兵,你們有功得不到賞賜,不追趕我們也不會受到懲罰,幹嘛還要苦苦相逼呢?」
說完,魯肅又將手中的盾牌插在地上,從容不迫走到遠處,突然回頭,引弓射箭,弓弦響處,羽箭應聲洞穿盾牌,緊接著,連射數箭,盡皆洞穿,見者無不驚駭。
追趕的騎兵們見此情景,回想魯肅剛才的喊話,覺得確實有理,再看魯肅如此精湛的武藝和那些一字排開怒目而視的魯家兵壯,更覺得沒有把握制服魯肅這一行人,於是便不再追趕,相率而還。
一場危機,不折一人,就此化解,魯肅一行,終於平安抵達江東。
風雨過後,回顧來路,魯肅堪稱英雄
仔細品味魯肅處理危機的全過程,堪稱有勇有謀。
·出發之前,佈置有序,說明魯肅考慮周全,心有前瞻。
·追兵即至,臨危不亂,安排得當,說明魯肅膽略過人,心理素質極強。
·面對追兵,先展開語言和心理攻勢,說明魯肅頭腦清楚,思路明晰。
·喊話之時,聲音洪亮,語言簡練,切中要害,設身處地,替追兵著想,擺事實,講道理,數語中的,這也是超強心理、過人智慧和卓越口才的表現。
·武藝展示,植盾開弓,從容不迫,矢皆洞貫,足見魯肅武藝之高強,功夫之深厚。
危難之際,面對強敵,魯肅能不慌不亂,審時度勢,從容應對,既有決死之信心與必勝之實力,又不莽撞開戰,逼迫對方知難而退,不戰而屈人之兵,魯肅之有勇有謀,此一事表現得淋漓盡致。似此智勇雙全,古今能有幾人?智略賽諸葛,勇武似子龍!
魯肅,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