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托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白帝城托孤這件事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轉折點,而在後世對這件事的許多描述與刻畫中,我們都不難看出劉備此時內心的糾結與掙扎。自己的兒子不堪大任,而反觀諸葛亮此時卻大權在握,君臣之間的試探、博弈在這個時候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最後的結局並不差,但是我們也不免會心生懷疑,劉備當初決定托孤給諸葛亮,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呢?
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就要從托孤時的背景來分析了,劉備自己也知道,想要找好自己的繼位人,那就必須是一個在軍中頗有威望的人。關羽、張飛已死,趙雲、馬超、魏延、黃忠等人並不算是自己的嫡系,這麼一圈看下來,也只有諸葛亮可堪大任了。
諸葛亮在初出茅廬之後,曾多次幫助劉備反敗為勝,還制定了隆中對的戰略目標,幫助劉備一步步建立了蜀漢王朝,可以說,諸葛亮也算得上是蜀漢的奠基者了,更何況他也是目前軍中最有資歷和威望的人。甚至在不少蜀漢民眾的心裡,諸葛亮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根定海神針。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將蜀漢托付給諸葛亮都是最為合適的。
但這恰恰是劉備最擔心的,因為通過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已經稱不上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了,不僅如此,二人之間甚至還生出了不少嫌隙,但平心而論,諸葛亮又是最合適托孤的人。
當時的蜀漢內憂外患,光有武力也是不行的,除了要應付外交,還要整頓內部勢力,穩定政局,而在一眾謀臣當中,能力最強的自然就是諸葛亮了。不難想像,如果此時不讓諸葛亮出馬,估計蜀漢用不了多久就會滅亡了。
所以,不放心諸葛亮的劉備自然會多留一個心眼,在瀕死之際,還營造出了一副君臣和諧的托孤場景,可誰能想到,在這個場景背後又暗藏著怎樣危機四伏的局面呢?諸葛亮在聽到劉備「君可自取」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又會是怎樣的驚懼呢?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但凡諸葛亮當時有一點遲疑,恐怕他就已經人頭落地了,「伴君如伴虎」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而諸葛亮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是他與劉備之間也從此結下了樑子,這在日後的李嚴事件中我們就可略窺一二。
蜀漢建興九年,李嚴因督辦軍糧不力遭諸葛亮彈劾被貶為平民。在當時,李嚴被廢可是蜀漢最為轟動的事件,我們要知道,李嚴是跟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的,在蜀漢朝中的地位絲毫不落於諸葛亮,而且他的關係網絡甚至比諸葛亮還要強得多!但看似堅若磐石的他卻因為一件運糧的事情就落得如此下場,個中緣由,我想恐怕不只是「辦事不力」那麼簡單。
在我看來,李嚴的被廢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的,而論其主要原因的話,我認為劉備在其中還是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劉備自知諸葛亮不能不用,於是便安排了軍事能力突出,並且頗有政才的李嚴來統領蜀漢軍隊,駐守邊城,這無疑就是用來限制諸葛亮的一步大棋。兩人看上去是一文一武,合作無間,其實是為了相互制約,從而實現權力上的均衡,保證蜀漢政權的穩定,這麼看來,劉備在玩弄帝王心術這方面,確實有一套。
但最終的結果卻沒能如劉備所願,劉備死後,諸葛亮逐漸架空了李嚴的權力,終於在建興九年,李嚴運糧事發,被徹底地打壓下去了。劉備臨死前精心安排下來的文武格局,也就這麼被諸葛亮打破。回過頭想想,當時劉備如果不托孤給諸葛亮,恐怕會引發比現在更大的動亂,這也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劉備當初托孤諸葛亮,確實是迫不得已!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啦,各位如果覺得本文有何錯漏,歡迎來評論區留言指正哦。另外,如果大家想瞭解三國歷史,或者還想知道關於三國殺著名將領傳的最新資訊,歡迎點個關注,謝謝大家,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