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戰敗死於白帝,諸葛亮竭力反對劉備伐吳,為何劉備執意如此,一意孤行而導致慘烈結局呢?
劉備佔領漢中後,關羽為了配合劉備,早日爭天下一統,率軍北伐魏國,但卻被呂蒙偷襲所殺,不久張飛又被范強、張達所殺,他們偏偏又去東吳投誠,所有的目標都指向東吳,於是劉備準備起兵伐吳,但諸葛亮反對,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反對執意伐吳,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於夷陵,劉備也因此戰最後死於白帝城,那為什麼劉備會不顧諸葛亮的反對而執意伐吳,我想原因有二。
其一:劉備仁義
劉備素以仁義而聞名天下,在三國演義裡我們可以看到,當徐州牧陶謙想把徐州讓給劉備的時候劉備非常反對,因為仁義,劉備沒有理由去佔有徐州,因為他知道他一旦那樣佔領徐州,他一直樹立起來的形象就要被毀滅;當劉備入川去救援益州的劉璋時,他的謀士參謀龐統叫他乘機佔領益州,但劉備因為仁義拒絕了,最後龐統犧牲自己去成全劉備,讓劉備佔據益州。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世人皆知,如果劉備不起兵伐吳,天下人會怎麼看。
其二:東吳弱小,乘機滅掉東吳,再圖強魏
三國裡相對於蜀國來說,吳國弱小一點,劉備有這樣的借口去進攻東吳,這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就像當初曹操以陶謙殺害他父親而討伐陶謙,天下諸侯沒一個去幫陶謙的,所以劉備也料定蜀國伐吳,魏國也不會乘機攻蜀,再說他因為此事和諸葛亮鬧矛盾,留諸葛亮在家可保後方無憂。本來這樣想是對的,但劉備和關羽有一點很相似,輕敵,就像關羽說的東吳自周瑜、魯肅過後無英雄,所以劉備也認為東吳沒有什麼能人,綜上所述,劉備認為伐吳可成,剛開始進行的都很成功,只是可惜最後遇到了陸遜才慘敗。
劉備伐吳,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輕敵,如若不然,東吳可滅,魏國可亡,天下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