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諸葛亮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三國時期,各界人才和英雄可以說是絡繹不絕。最著名的應該就數諸葛亮了吧。從三國的歷史來看,諸葛亮可以說是瞭解天文學,瞭解地理,瞭解風水,通曉今史,並全心全意地跟隨劉備,輔佐他從一無所有,到之後的贏得一席之地。最終,建立了蜀國政權,以及可以與曹操和孫權抗爭的能力。回看諸葛亮的一生,劉備的死好像是他的轉折點。在劉備健在時,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然而,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連續遠征一而再的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早年隱居在山中,劉備三次才把他請出山。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拒絕攻擊荊州,沒有遵循諸葛亮的建議,最終被曹操擊敗倉促南逃。之後諸葛亮,說服劉備向孫權求助,並親自動身去談判,最後成功地推動了與孫權聯合一起抵抗曹操。隨後,他們聯合和曹操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仗,這是歷史上的赤壁大戰。在這場戰鬥之後,曹操軍隊受到了重創,劉備抓住機會收掉了荊州,在困難時期佔據了一席之地,並取得了和曹操孫權抗衡的能力。
公元211年,益州的劉璋聽取奸人的建議,派人邀請劉備出兵為了守護益州的安全。諸葛亮下意識的感覺到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攻打益州的機會,所以他說服劉備答應他的要求。劉備親自帶兵到益州。雖然劉璋看出了一些不對勁,但那時候已經遲了。劉備抓住機會,最終攻下了益州。劉璋逃跑之後並投降了,諸葛亮幫助劉備攻打下荊州和益州,被劉備封為軍師。不久,曹操率領部隊入侵漢中地區。
劉備和曹操之間陷入僵局。諸葛亮帶著部隊前去支援,最後擊敗了曹操並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公元221年,劉備正式建立了蜀漢政權,並將諸葛亮封為國家丞相,讓他主持國家政治事務。換句話說,在劉備健在時,諸葛亮的人生中可以說是順利沒有一點坎坷。然而,在劉禪上位之後,這裡就是個轉折點。
劉備去世後,他將國家的大權委託給諸葛亮,將軍事權力交給李嚴,並希望兩人能夠共同協助後主劉禪保住國家的偉大事業。然而,劉禪是軟弱無能的,他什麼都不學。他沒有一點管理國家的能力。為了不辜負劉備的委託,可以說朝廷上的每件事情都由他過目。可以說,他全力輔佐劉禪,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虛弱,還過度操勞。
後來,為了進一步鞏固國家的統治,諸葛亮連續發動五次討伐魏國的戰爭。然而,萬事都不順心,幾次北伐戰爭都沒有達到諸葛亮的期望目標,可以說是這幾次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曹軍第一次派出了手下的猛將張郃來迎戰。諸葛亮錯用了馬謖,因為實戰經驗不足的他,導致丟失了街亭。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完全被擾亂,所以可以說第一次北上戰爭失敗了。
第二次,諸葛亮對陳倉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魏國再次派張郃帶領3萬名士兵進行對抗。張郃可以說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大將。諸葛亮一直把他視為自己的敵人。諸葛亮聽說魏國讓張郃來迎戰,他感覺不對。此外,因為軍隊糧食儲備短缺還不足以支持長期對戰。最後,他只能選擇撤退。第二次北伐戰爭也失敗了。第三次,諸葛亮似乎重新奪回了武都和陰平這兩個郡,但事實上這個地方並不屬於魏國境內,並且是由其他民族掌控的,所以第三次北伐戰爭只是佔領了兩個郡縣,但並沒有對魏的實力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第四次北伐戰爭原本可以是贏得大勝的好機會,但是又因為有人拖後腿。當時,魏國派司馬懿擔任將領,但司馬懿由於準備不足,一下就被諸葛亮擊敗。司馬懿躲在營帳裡不敢露面。如果諸葛亮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去進攻,他就可以實現在北伐戰爭中拿下中原這個目標。然而在當時,由李嚴負責護送糧食,李嚴想來就與諸葛亮不和,並且這個人心眼不好,沒有及時將軍糧運到戰場,還派人告訴諸葛亮要求他撤退,諸葛亮因為錯過了機會,只能撤軍。諸葛亮從未放棄過北伐戰爭。不久之後,他第五次帶領軍隊北上。沒想到這次遠征成為諸葛亮軍事生涯的結束。最後,諸葛亮因為積勞成疾,死在了五丈原的軍帳裡。所以只能撤軍。
因此,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多次打了敗仗。不利因素複雜多樣。例如,他的對手的實力也很強,自己運氣不好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後主的無能,懷疑諸葛亮,並沒有給予充分信任。此外,諸葛亮帶兵出征,但沒有堅實可靠的後方保障。首先,錯用馬謖,運送糧草的重要任務發給與自己不和的李嚴。李嚴的確有小人的心思,只看私人的利益,而且只考慮個人的得失,最終做事不利,拖了後腿,導致諸葛亮或者說整個國家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