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居士,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生於公元181年4月14日,卒於公元234年8月28日,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散文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讀到這裡,您可能要問了,在封建社會裡,作為權高位重且有卓越貢獻的諸葛先生一定有很多家產吧?可是,他的妻子黃氏竟然……
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第七十七集《秋風五丈原》有一段諸葛亮給蜀漢後主劉禪的「臨終遺表」,說他早年追隨先帝,衣食費用都靠官府供給,沒有別的收入。現在,成都老家僅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足夠家人吃喝穿用。待他百年之後,如果家中「內有餘帛,外有贏利」,算他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先帝托孤之恩。
諸葛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確實令人敬仰。按諸葛亮當時的功勞、苦勞、疲勞,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可是,他從不居功邀賞,也從不假公濟私,就連他受賜的八十萬斛,也全都用在治理國家上,他的妻子黃氏竟然連一身替換的衣服都沒有……
在封建社會裡,購置田產,蔭庇子孫,只要錢來路正當,便無可非議。然而,諸葛亮卻沒有那樣做。他主張「淡泊以明志」,什麼功名利祿,個人得失,全都看得很開,正由於他一身清白,無疵可責,所以別的官吏也不敢貪污受賄。反之,如果他自己欲壑無窮,眾將士怎麼會服氣?他又怎麼去懲治別人的不法行為呢?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諸葛亮正是用這種正人先正己的辦法治國治軍的,所以他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在全國和全軍中享有較高的聲望和權威。
諸葛亮不多購田產,並非他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在給哥哥諸葛謹的信中說:「瞻(亮之子)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可是怎樣愛孩子?他採取的則是另一種辦法,即教育孩子如何修身、養德、明志;如何靜心學習,不虛度年華。這種「愛」利國利民利自己,是永遠享受不盡的愛,是真正的愛。
當今社會,有些做父母的千方百計為其子女營造「安樂窩」,在住房、金錢、地位等方面打算的較多,而在修身、養德、明志上教育的甚少,這樣,只會使他們沒有志氣、沒有才氣、沒有骨氣。可憐天下父母心,難道我們不該向諸葛亮學點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