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當地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莫做孔明擇婦,只得阿承醜女」,就是說「不要像諸葛亮那樣選老婆,只娶了黃承彥的醜女兒」。史書上形容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帥!他怎麼會娶一個「醜女」為妻呢?這是沔南名士黃承彥主動找上門來的。黃承彥和龐德公一樣,也是荊州當地的大族。這個人性格開朗,學富五車,諸葛亮曾經多次向他求教,黃承彥也很看好諸葛亮。一天,黃承彥主動找到諸葛亮提親,說:「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就是說我有一個女兒,長得很醜,頭髮很黃,皮膚很黑。雖然人長得醜,但是才學方面卻可以和你諸葛亮相媲美。諸葛亮很爽快地就答應了。諸葛亮一點頭,黃承彥立即就用車子把女兒送過去成親。
實際上,黃承彥所謂的「醜女」應該是自謙的說法。相對於諸葛亮的相貌,黃氏女的黃頭髮、黑皮膚肯定要差許多。一個相貌堂堂且才學出眾的美男子娶了一個貌不驚人的女子,很自然地會被傳作話柄,甚至當作笑話,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醜,越描越黑。而諸葛亮選擇黃氏女是因為「重才不重貌」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不可否認,出身於名門大族的黃氏女才學肯定不是一般女子所能相比的,但僅僅限於女子之中。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女子會讀書識字,一般的大族女子只要做到「知書達理」就已經很不一般了。因此,黃承彥說女兒才學可以與諸葛亮相配,應該是指女兒的才學是女子之中的佼佼者,而並不是說自己女兒真的有諸葛亮那樣的才學和智慧。
既然諸葛亮擇偶的標準並不是「重才不重貌」,那又是什麼呢?其實,諸葛亮的這場婚姻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黃承彥的妻子是荊州著名的名門大族蔡諷的女兒。蔡氏家族在荊州的勢力相當大,蔡諷的另外一個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而蔡諷的兒子蔡瑁是劉表最信任最依賴的大將,蔡氏家族在荊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門望族。有著這樣的政治資本,黃承彥的女兒就算真的很醜,還怕會嫁不出去嗎?何況還不是那麼醜,而且又才學出眾,是標準的大家閨秀。
黃承彥之所以會選擇諸葛亮做自己的女婿,除了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學外,他看重的也是諸葛氏在荊州的政治力量。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蒯、龐兩家都是荊州的大姓,地位舉足輕重。這門親事一旦成功,表面上是黃家和諸葛家結成親家,而實際上蒯、蔡、龐、黃這四家荊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親戚關係,當然也包括北方來的劉表家族和諸葛家族,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強強聯合」。
而且,這門親事很可能不僅僅是黃承彥自己的主意,而是幾個大族都認同或者說是都需要的結果。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一介書生,他要出人頭地,他要走上政治舞台,必定要依靠家族的背景,婚姻的背景,與荊州大族聯姻是諸葛亮夢寐以求的。所以說,諸葛亮與黃氏的聯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