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可以取代劉禪嗎。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諸葛亮這是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毒害了,要是我,劉備托孤現場就學司馬懿,當場半身不遂:對不起陛下,臣有心無力,賞點銀子賜我回家養老吧!
諸葛亮之所以留下美名,乃至於被後人神化,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那句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白帝城托孤,到去世的十一年間,諸葛亮遭遇多次內部政治危機,可是當諸葛亮去世,那些政敵無一例外地對他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比如譙周,堅決反對諸葛亮的北伐政策,可是諸葛亮死訊傳來,他不顧禁令,跑到前線祭拜。又比如李嚴,諸葛亮死後他抑鬱而終。
後主劉禪,十幾年委政於諸葛亮,君臣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齟齬。蜀漢能在艱難的環境生存,與諸葛亮這個精神核心的存在,有很大關係。
總之,作為臣子,諸葛亮的威望之高,史上罕見。其實這個結果,就反證了一點:諸葛亮為了蜀漢事業,燃盡了自己,他沒有私心,更沒有野心。
那麼,假如諸葛亮有野心,他是否具備取代劉禪的實力呢?
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以為,連劉備都說出諸葛亮「可自取」,那就說明諸葛亮是具備取代劉禪的條件的。另外,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看,似乎把劉禪趕下龍椅不算事。北邊司馬代曹,西面諸葛代劉,很對稱。
其實有點想當然,開篇我就已經交代,我要是諸葛亮,一開始就打退堂鼓。因為諸葛亮是在做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集中力量對付曹魏都沒把握取勝,哪來搞內訌的資本?再退一步,就算曹魏很乖,「魏水不犯蜀水」,諸葛亮也無法取代劉禪。
諸葛亮比司馬懿差哪兒了呢?差環境!
司馬懿為何能篡曹魏?原因就在於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讓帝國形成了門閥集團反制皇權的模式,當司馬家族獲得門閥集團的支持後,曹魏被架空就成為必定。
蜀漢不是這個情況,蜀漢是三大政治勢力的鼎立狀態,即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大派系的平衡問題。
益州集團是指蜀地土著豪強勢力,包括黃權、譙周、狐篤、張嶷,及一大批地方官員。東州集團是指劉焉、劉璋父子,從關東地區帶過來的外來勢力,包括法正、李嚴、費禕等。荊州集團是指劉備的老班底,包括諸葛亮、董允、蔣琬、魏延等。
益州集團根深蒂固,荊州集團雖然執政,但是根基最淺。這一點,劉備不如孫權,孫家父子幾代人經營江東,「本土化」工作基本完成,取得了地方勢力的支持。蜀漢不行,劉備接受益州時,東州集團就與益州集團矛盾重重。荊州集團介入後,矛盾更加複雜。
作為外來勢力,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希望通過戰爭統一天下,分享建國立業的紅利,益州只是他們的暫住地和工具。益州則不然,他們是土著,和平對他們最有利。
荊州集團要開拓,就必須從益州集團嘴裡奪食,勢必損害益州集團的利益。比如劉備入川後,不斷發行大面值貨幣,變相收刮益州豪強士族的錢財。所以,諸葛亮的北伐,其實就是靠壓搾益州集團的利益來達成。也因此,益州集團反戰,甚至希望蜀漢快點滅亡。
劉備選中諸葛亮做輔政大臣,跟諸葛亮對益州集團的強勢態度有關。諸葛亮認為,劉璋統治期間,益州之所以不強,原因就是他過於縱容益州本土勢力,導致政權渙散。所以諸葛亮在擔任成都留守期間,制定了非常嚴苛的法律,對本土豪強勢力強勢打壓。
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的矛盾,幾乎無法協調,除非若干代後,三大集團通過聯姻等手段相互滲透,才能消弭。
諸葛亮輔政期間,益州集團除了鄧芝、張裔等少數人,總體上受壓制很嚴重。後來還爆發了黃元、雍闓、朱褒等人的反叛事件。
蜀漢政權的複雜性,決定了其生存力的脆弱。在這種狀況下,假如諸葛亮想取代劉禪,會發生什麼狀況?
毫無疑問,荊州集團立刻分崩離析。緊接著就是益州集團藉著亂局強勢反彈,弄不好東州集團也會分裂。諸葛亮有能力像司馬懿一樣,獲得絕大多數門閥士族的支持嗎?
不可能,首先益州集團會站在諸葛亮的對立面。益州集團雖然已經處於被壓迫階層,可是因為根深蒂固的勢力,往往起決定性的就是他們。
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諸葛亮能搞定多少?不好說!比如李嚴,原本就不服諸葛亮,再比如魏延。甚至當諸葛亮表現出取代劉禪的野心時,原來對他忠心耿耿的費禕、蔣琬、董允等,誰敢保證他們還是「我心依舊」?
只恐怕蜀漢的政壇,將打成一鍋粥,到時候益州集團一定會乘機勾結曹魏,引狼入室。那時諸葛亮面臨將是內憂外患,他有那實力對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