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宣王戎服蒞事,使人觀武侯,乃乘素輿,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軍,眾軍皆隨其進止。」
東晉學者裴榮寫的《語林》一書記載: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在渭水邊對壘的戰役中。司馬懿派探子前去打探諸葛亮軍隊的情況,探子打探來的消息是諸葛亮坐在帶輪子的方形車上,手拿羽扇指揮蜀軍佈陣。
僅僅通過探子的描述,司馬懿彷彿看到了諸葛亮器宇軒昂、指點軍隊、揮斥方遒的樣子,司馬懿不由得感歎:「可謂名士矣」。從這段話也能看出,司馬懿雖然是諸葛亮的死敵,但他對諸葛亮這個對手是十分欣賞的。若有可能,司馬懿甚至想將諸葛亮收歸自己麾下。
諸葛亮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他都有過人的能力。但這裡有一個很奇怪的點:諸葛亮明明會騎馬,為什麼打仗的時候還要坐「輪椅」呢?
擅長騎馬
畢竟在短兵相接的戰場在,在冷兵器時代,一匹可以快速靈活穿梭於戰場的馬,可比笨重的四輪戰車要方便得多。史學家分析,原因很簡單。
首先,諸葛亮雖是文臣,但他的確是會騎馬的。這和有些人猜測的諸葛亮不善騎馬有出入。劉備病重時,諸葛亮悲憤交加,一心只希望能快些見到主公,生怕錯過最後一面。
彼此,劉備想將尚且不成器的阿斗,托付給諸葛亮,畢竟他是劉備此生最信任的人之一。當時情況萬分緊急,坐馬車肯定是來不及的,況且諸葛亮心中萬分焦急,於是自行騎馬飛奔,去見的劉備最後一面。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但會騎馬,而且騎得很好,完全能在戰場上利用這一技能。
還有人說諸葛亮因為身體羸弱,受不了馬上顛簸,所以只有緊急情況才會騎馬,平時基本不會騎,打仗的時候顧及身體狀況也不會騎馬。
這種說法可能是被現代人拍的電視劇迷惑了,電視劇中諸葛亮的扮演者總是書生氣十足。再加上他是個謀臣,又常常拿著扇子,所以人們誤會他是一個文弱的文臣。
實則不然,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身材魁梧,看起來十分有威嚴,並非文弱書生形象,況且作為一軍主帥,諸葛亮常於陣前給敵人以震懾之感。若身體羸弱,怎麼會有如此震懾軍隊的氣勢?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什麼總是坐在四輪戰車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坐在四輪車的原因
諸葛亮坐的四輪車名叫素輿,著原本是古代辦喪事用的車輛,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將它用在了戰場上。因為諸葛亮十分擅長排兵佈陣,坐在戰車上能平穩前行,更有利於他發出準確的指令。軍隊會根據他發出的指令,排列陣法,或者掌握前進、後退的節奏。
再者,坐在素輿上可以清楚看到前後左右四方軍隊,被圍繞其中,對於主帥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安全的位置。諸葛亮是軍隊的中心,蜀軍非常重視他的安全。
除了實用性以外,素輿還有特殊的作用。首先,它四四方方的外形暗示著「大殺四方」,這是諸葛亮在鼓舞士氣。他帶領的蜀軍才是漢室正統,曹操、司馬懿在蜀軍看來都是亂臣賊子,蜀軍可以打著匡扶正統的旗號,光明正大發動戰爭,並且能大殺四方。
素輿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穩定軍心,讓將士們看到諸葛亮的賞罰分明。坐在四四方方的素輿上,諸葛亮幾乎沒有視線盲區,他能清楚地看到哪些戰士在拚死前進、與敵軍搏鬥。而哪些戰士在當逃兵,想要將軍隊士氣往後拖。
當他發現了前者,戰爭結束後加官進爵、賞賜如雲,就是諸葛亮用來收買人心的利器。而當他坐在素輿上發現了逃兵,他可以在不擾亂軍心的條件下,及時命令部下對這種行為作出懲罰。久而久之,素輿就成為了諸葛亮在軍中傳遞賞罰分明信號的戰車。
素輿還有一種作用,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據說素輿移動不便,在戰場上需要靠兩名士兵推著前進和後退,也就是說諸葛亮是很難自行讓自己乘坐的素輿靈活移動的。
作為主帥,他坐在素輿上也是傳達一種和將士們共同進退的信號。若戰敗,戰士們血灑疆場,諸葛亮坐在素輿上也很難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