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是曹魏的宗親,為何會忠於司馬家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志是曹魏的宗親,為何會忠於司馬家呢?

曹志在曹魏時期被封為濟北王,但他卻堅決支持司馬家,是晉朝的大忠臣,為什麼會這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曹植的小家?

估計很多朋友會很疑惑,因為其他人支持司馬家可以理解,曹志為作曹魏的宗親卻選擇司馬家,你覺得怪異嗎?

司馬昭在司馬師死後控制整個曹魏,當時的魏帝曹髦發兵攻打司馬昭,結果在路上被司馬昭的部將成濟所殺。此時司馬昭選中燕王曹宇之子曹奐作為魏國的皇帝。

司馬昭派長子司馬炎去鄴城接曹奐,此時作為濟北王身份的曹志反而深夜拜訪司馬炎,而且談到天明,兩人是相見恨晚,交談甚歡。

魏國皇帝被殺,魏國大權在司馬家的控制之中,曹志不但不為魏國做點事情,反而去巴結司馬炎這怎麼也說不過去。至少曹家的榮辱與自己相關,這不是有點吃裡扒外了嘛。

曹志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曹操重用親族,重用曹家、還有夏侯家最後奪得天下之七分,曹丕經過與兄弟曹植的競爭成功地成為曹操的繼位人。曹丕上位之後就對曹氏進行打壓,他第一個下手的是曹洪,接著對自己的兄弟曹植進行打壓。

曹植在曹丕的打壓下,日子過得生不如死。後來曹植轉變思路改為討好曹丕,但也沒有用。曹丕死後,曹植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他寫信給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結果卻是失望而歸。每一次想求見皇帝,希望能讓自己有一番作為,結果還是失望。

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三國誌·任城陳蕭王傳》

事實上曹叡做得比曹丕更過分,他對諸侯王進行嚴格監管。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三國誌·任城陳蕭王傳》

臣下都是無才之人,守衛都是老殘之人,而且還要嚴法控制,說白了就是享受著諸侯王的地位,現實卻是像坐牢一般。諸侯王如同敵人一般被看管。

你覺得如此待遇,能讓諸侯王和曹魏皇室團結為一體嗎?

最後曹植絕望了,抑鬱而終,終年41歲。他看好自己的庶子曹志,最後讓他作為自己王位的繼承者。

曹志看到曹植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自然對曹魏心生絕望之情,因為他看到魏國皇帝不但嚴格看管自己的父親,而且還經常列出曹植的罪狀,進行削減戶數。

曹志這個人也不是普通人,文采不如父親,但對局勢的把握卻高於父親。他放棄曹家這個大家,轉而關注曹植這一脈的小家,也許這個保家之主指的是保這個小家。

秦、魏欲獨擅其威,而財得沒其身;周、漢能分其利,而親疏為之用。——《晉書·列傳·第二十章》

後來曹志上書司馬炎談到上面這句話可以看出曹志心中對曹魏有多麼不滿。他直接將曹魏失去天下和秦失去天下的原因直接歸結為對宗室的打壓。

從這裡看得出曹志心中有多恨,不過曹志這種做法在知常容看來還是有欠厚道,因為曹魏再壞那也是本家,司馬家最好也是別人家,這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曹志可不管這麼多,反正對曹魏十分失望,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深夜拜訪司馬炎。

司馬炎在當了皇帝之後對曹志十分信任,甚至認為天下就曹志最瞭解他。

不過最好的友情和信任在切身利益面前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司馬炎有一個兒子司馬衷,智商不怎麼樣,稍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

司馬炎有一個弟弟叫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當兒子,為人仁德。

司馬昭的權利是從司馬師手中接的,司馬攸作為司馬師的嗣子,繼位也是合情合情,所以當時朝臣看到這種局面,為了晉朝的千秋萬代,建言司馬炎死後應傳給司馬攸而不是司馬衷。

曹志當時也是這樣的觀點。

曹志知道司馬炎想立自己的兒子,他也知道自己上書支持司馬攸肯定會讓司馬炎生氣,但曹志還是做了,所以曹志對司馬家可以說用忠臣二字形容。

上書之後,司馬炎大怒,說了這麼一句話:曹志尚不明吾心,況四海乎!

最後曹志受罰,司馬攸被司馬炎打壓抑鬱而死。

司馬衷被立為太子,即晉惠帝。他在位期間一統天下的晉朝發生八王之亂,很快中原就陷入水火之中,晉皇室不得不南遷,史稱東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