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帶上諸葛亮就能成功嗎?諸葛亮在哪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劉備帶上諸葛亮就能成功嗎?諸葛亮在哪裡?

夷陵之戰劉備帶上諸葛亮就能成功嗎?諸葛亮在哪裡?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夷陵之戰,作為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之一,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不僅戰役規模龐大,而且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這場戰役的結局相當慘烈,不僅蜀軍東征部隊大部被殲、業已稱帝的劉備也因戰敗含恨而死,軍事物資損失殆盡,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為劉備勾勒的匡扶漢室的藍圖也化為泡影。

面對如此慘烈的失敗,許多人都對劉備的這次東徵人事安排發出了質疑——劉備常說,得到諸葛亮輔佐是「如魚得水」,為何這次「魚」東征、水卻不同行?這種意見更進一步,有人認為如果這次作戰帶上諸葛亮,說不定東征就能成功。

那麼事實是否果真如此?

圖1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至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通俗的觀點是認為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之謀並不贊同甚至反對,因此劉備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沒有召諸葛亮同行。這是三國演義中的基本觀點,但在現實中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劉備伐吳未必招致全國上下一片反對,更不一定存在諸葛亮竭力勸阻的可能。

此時孫權剛剛吞併荊州、斬殺蜀漢著名將領關羽,使得蜀漢元氣大傷,如果劉備對此毫不回應,不僅無法給部下一個交代、也會留天下人一個笑柄。另一方面,荊州不僅是劉備的起家之地、謀臣將領的來源之處,更是隆中對中的戰略基地,這樣一個肘腋心腹之地被孫權奪取,蜀漢集團怎麼可能不想方設法拿回?從關羽被殺到劉備出兵,前後歷時三年,期間還經歷了劉備稱帝,長時間的戰爭準備,身為丞相的諸葛亮不可能朝夕勸阻、也不可能消極怠工、而更可能是與劉備一起準備戰爭事宜。

圖2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

其次,便是諸葛亮在蜀漢陣營中的定位。

受到演義以及後來長期領軍經歷的影響,諸葛亮給人一種「能打仗、打勝仗」的傑出軍事統帥的形象,但我們仔細瀏覽一下諸葛亮追隨劉備時期的簡歷,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地盤與人馬,開啟了擴張征伐之路,直到夷陵之戰戰敗,他一共有三次大規模親自率軍作戰的經歷。

一是奪取西川。這場戰爭從建安十六年一直持續到十九年,在戰爭期間,劉備的隨軍謀士參謀一開始是龐統,後來是法正,諸葛亮是在何時加入戰爭的呢?是李嚴率軍投降劉備、西川最後的堡壘都被攻破的時候,這時戰爭早已進入尾聲。而諸葛亮、張飛受命溯流而上的任務,是劉備要「分遣諸將平下屬縣」——換而言之,收拾地盤轉移主要根據地到四川了。所以對蜀漢集團而言規模不小、影響頗大的進兵西川之戰、諸葛亮並沒有像水追隨魚一樣跟在劉備身邊。

圖3 夷陵之戰

二是孫權派遣呂蒙突襲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其起因是劉備奪取西川以後孫權想收回荊州,而劉備不允。在呂蒙突襲的消息傳到成都以後,劉備迅速出動,率領五萬人馬並會同關羽一起南下討伐呂蒙。在此期間曹操奪取了漢中,對劉備北面構成直接威脅,劉備不得不與孫權講和回到成都,很可惜一場吳蜀大戰的好戲沒能上演。不過這一次,諸葛亮也沒來。

三是奪取漢中之戰。一開始,劉備派遣張飛等人在宕渠擊敗張郃進而收取南鄭,後來又調遣吳蘭雷銅進攻武都(被擊敗)。最後劉備親自出馬,在陽平關坐鎮一年後,於建安二十四年主動出擊,在定軍山指揮黃忠擊殺曹魏大將夏侯淵及趙顒等人。爾後曹操親自率軍自長安來,劉備鎮定自若地說道:「曹公自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憑借險要硬是把對著雞肋感歎的曹操熬了回去。整場戰役諸葛亮也並未作為軍事謀臣在身邊出謀劃策。

圖4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那麼諸葛亮在哪?

在大本營。

進攻西川、諸葛亮在荊州鎮守;進攻漢中和抵禦呂蒙、諸葛亮則坐鎮成都。可這是否說明,諸葛亮在劉備軍中並無太大作用?

恰恰相反,諸葛亮在劉備建國期間居功最著。就如同劉邦在平定項羽之後,論功行賞時定蕭何為功臣第一,原因是「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起到的就是蕭何這樣的作用。

在劉備率軍平定荊州時,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在劉備攻克蜀川之後,「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一直是坐鎮後方,調度後勤。

圖5 三國荊州版圖

在秩序混亂生產荒廢的三國時代,後勤力量往往成為兩軍決勝的主要因素。如果後方不穩、後勤不繼,前線軍心根本無法維持,曹操正是採用軍屯制、使得後方軍資充沛,部隊家室安穩,形成穩固的作戰集團,才能成功逐鹿中原。所以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確實是功臣第一、並無爭議。

所以這個第一功臣的作用,是坐鎮後方調度糧餉、補充軍力,而非追隨主上左右出謀劃策,這就是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真正定位。所以,劉備這次東出伐吳,沒有召諸葛亮同行,是其基本操作——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並非心生嫌隙、故意排斥的結果。

圖6 三國地圖

至於有人假設諸葛亮隨同劉備一起東征伐吳,是否有取勝的可能?

首先,這個假設本身就很難實現。在丞相還存在的時代,丞相是政府首腦、皇帝是國家元首,兩者相互依存運行國家機器,自古以來、皇帝親征,丞相的作用便是鎮守後方保持穩定,極少有陪同出征的例子。一旦前線發生不測,如果沒有丞相及時鎮壓,政權會旦夕瓦解——事實也確實如此發展。

其次,假設諸葛亮真的隨同出征,以其才略是否能夠擊敗吳軍?那我們要梳理一下吳軍的戰法和諸葛亮的手段。

吳軍戰法很簡單,熬。從史書反饋來看,蜀軍並沒有缺糧少餉的記載,那麼吳軍在熬什麼?熬蜀軍的士氣,等士氣疲憊、找出破綻發起突然襲擊並不難。

圖7 諸葛亮北伐線路圖

而諸葛亮在,會有什麼方法破局?諸葛亮的長處在於治軍嚴明,很少走險棋,如果諸葛亮置身於夷陵之戰的劉備軍中,軍隊大概會更嚴整、防務會更牢固,讓陸遜找不出破綻。但吳軍本土作戰、人數上與蜀軍不相上下,曠日持久的消耗,最先撐不住的一定是國力更弱的蜀軍。

況且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都是糧盡而退,可見打極限戰爭不是他所樂見的。如果孔明在劉備身邊,一定會在糧草耗盡的前一個夜晚,勸劉備設下伏兵後全軍退還,當然這樣,劉備的損失會小得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