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樣,被擺弄來擺弄去,衍生出了諸多不同的版本。最離奇的就是諸葛亮時候,居然傳出了劉禪要抄他家的說法。
貌似這個版本的劉禪,還很有忌恨諸葛亮的動機!
原來,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地位極高,有些像獨霸朝政的權臣,甚至有往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群臣的趨勢轉化。劉禪則對諸葛亮心生不滿,十分忌憚,諸葛亮活著時劉禪鬥不過他,才會在其死後抄家洩憤。
但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根本就沒發生過。只能說這樣的解讀既侮辱了諸葛亮,也侮辱了劉禪。
正史中,諸葛亮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禪對諸葛亮也是無比信賴,視為像父親一樣的長輩。
劉備去世的時候,曾留下遺言給諸葛亮,如果劉禪可以輔佐,那麼請諸葛亮盡心輔佐,如果劉禪不行,諸葛亮可取而代之。諸葛亮的回答是盡股肱之力,以死報效。
劉備的豁達、諸葛亮的忠貞都在這件事中體現無疑,但又有人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說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當時表露出異心,就會被劉備安排的後手除掉。諸葛亮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會表明自己絕不會篡位。
但是,當時的蜀漢人才凋零,關羽、張飛等老骨幹都死了,又打輸了夷陵之戰,損兵折將實力大減,正在危急關頭,劉備若是在這時候還安排人對付諸葛亮,那蜀漢就等著散伙吧,這才是劉備最不願意接受的情形。
所以,劉備即便真是試探諸葛亮,但哪怕試探的結果令他不滿意,也不會動諸葛亮,只會讓諸葛亮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過劉禪。
而事實也證明,諸葛亮說到做到,在蜀漢雖有曹操之權,卻沒有曹操之野心,用人行政一碗水端平,從未藉著大權在握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一點,他和曹操、司馬懿等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又有人說了,諸葛亮安分守己,是因為蜀漢高層結構複雜,既有劉備的荊州集團,也有劉璋的東州集團,還有本地的益州集團,三方存在矛盾,他一人控制不了局面。
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如果諸葛亮真掌控不了大局,那他的丞相之位怎麼會那麼穩當,一直當到了死?
以諸葛亮之能,如果真的有心篡位,花上些時間未必不能成功。而且劉備又有言在先,哪怕是試探,也可以當真話來聽,減輕篡位的難度,甚至當成取劉禪而代之的合法性來源!
諸葛亮沒那麼做,只能說明他從心底裡本就是忠於蜀漢的。
那麼劉禪相不相信諸葛亮的忠誠呢?
應該是相信的。
劉禪在歷史上留下的固有印象是「扶不起的阿斗」,但真實的劉禪並不糊塗,諸葛亮去世後他又安安穩穩的當了29年皇帝,投降曹魏後又活了8年,得了個壽終正寢的善終結局。
如果他真是一個蠢人,那麼他也根本無法化解期間經歷的各種政治危機。
諸葛亮對劉禪用心教導,教他為君之道,教他處理政事,從來沒有把他當做傀儡。
劉禪也不傻,知道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對他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視他如師如父。
然而,他們兩人的政見其實是不同的。
諸葛亮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因而數次組織北伐。而劉禪則更傾向於關起門來過日子,默默發展國內民生經濟。
劉禪的高明之處,在於他雖然持與諸葛亮不同的觀點,卻並沒有公開反對諸葛亮的北伐政策,而是不遺餘力大加支持,集合蜀漢政權的所有資源讓諸葛亮放開手腳地去幹。
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提出反對,那他和諸葛亮之間必定就要發生矛盾,導致蜀漢政局動盪,不利於內部的穩定。
由此可見,劉禪是個很顧大局的人。
也就是說,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對劉禪恭敬有加,劉禪也相信他的忠誠,他們之間根本沒有擺到桌面上的矛盾,劉禪犯不著在諸葛亮死後抄他的家。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為財呢?
也不可能。
諸葛亮活著時曾上表說過自己的家產,「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他死後家中子弟可以自給自足,請劉禪不必特別照顧。
這話一方面說明了家中無餘錢,抄家也得不到什麼;另一方面也說明劉禪對諸葛亮及其家族多有封賞,以致於他要專門推辭劉禪的好意。
倒是有一件事,也許會讓劉禪對諸葛亮稍微心生不滿。
由於諸葛亮在蜀漢的名望實在太高,崇拜他的人很多,所以在他去世後,蜀漢各地紛紛上書,請求朝廷為諸葛亮立廟。
劉禪可能不是很高興他的名望高過自家父子,以違背禮制為由拒絕了這項提議。但幾年後還是同意了,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設祭。
劉禪都願意為諸葛亮立廟了,又怎會抄他的家?所以這種說法,簡直莫名其妙。況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日後也進入了蜀漢政權核心權力層,如果劉禪真的忌恨諸葛亮,又如何會善待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