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周瑜難以與他比肩他推動了三國鼎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和周瑜難以與他比肩他推動了三國鼎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的角色,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關羽嚇他、孫權責他、周瑜罵他、呂蒙瞧不起他,可謂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從史書《三國誌》到小說《三國演義》出現了好幾個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周瑜,跟周瑜的情況差不多,也是為了突出諸葛亮,這魯肅倒霉透了,他吃虧可吃大了。如果說周瑜是《三國演義》最大的冤案,那麼魯肅是第二大冤案,大概是不會錯的。

歷史的重重迷霧,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個什麼樣子呢?

慷慨解囊,有錢就是任性

對比歷史上無數的英雄人物,特別是我們喜歡的三國群雄,發現一個英雄的共性,當然這個共性是英雄開始出道之前的,這個共性居然是四個字:不務正業!

   魯肅青少年時期是個標準的富二代。

魯家莊的魯肅家,有良田千傾,家僕如雲,絕對是一戶巨富的大戶人家。而魯肅,就如現在一樣,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但魯肅是個出了名的敗家子,不務正業不說,還行為怪異,把周圍的幾百個年輕人召集起來,憑著自己富厚的家底,給這些人供住,供吃。

魯肅每天帶著這幫年輕人在自家的田地上操練兵馬,自己扮演大將軍,把自家的田地踩的寸草不生了。我們小時候也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可有這麼玩的麼!而且視金錢如糞土,誰缺錢,找魯肅,周瑜當時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結交魯肅的。

某日,當時身任「居巢長」的周瑜,帶著創業團隊來到住在臨淮東城的魯肅家,說要拉贊助。

既然是贊助,而不是硬性指標,給多給少就看魯大戶的脾氣和度量了。於是,任性的一幕出現了。

魯肅家的院子裡有兩個大糧倉,「肅家有兩囷米」,一囷米是多少呢?三千斛。一斛的量又是多少呢?魯肅是東漢人,用的當然是漢代度量衡,《漢書·律歷志》載:「十斗為斛。」三千斛就是三萬鬥。

當時魯肅正在和周瑜喝酒,聽說要拉贊助,他隨手一指糧倉,說:我那一囷米,就給周公子您了。他毫不猶豫地就把三萬斗米,相當於一半的年收入送人了,這不叫任性,什麼才叫任性?

周瑜被魯肅的「有錢任性」深深地折服,於是動情地說:我們這兄弟做定了。袁術聽說這事後,也覺得魯肅是個人物,於是任命其為淮臨東城的地方長官。

魯肅才是三國鼎立的推動者,諸葛亮和周瑜難於其相提並論

無魯肅,赤壁之戰或許就不復存在了。

    公元197年,魯肅在周瑜的勸說下率領部屬投奔了孫權,並且提出了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想,因此也得到了孫權的賞識。

魯肅胸懷大志,眼光遠大,大智大勇,可以從資治通鑒的記載中看出來。200年,魯肅向孫權分析天下局勢,和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樣,建議:

「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占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

208年,魯肅聽說劉表死,就向孫權建議要到荊州去說服劉備合作取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公元208年12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時間黑雲壓城。東吳集團內部戰降兩派鬥爭立馬白熱化,諸葛亮也趕過來湊熱鬧,舌戰群儒,激將孫權。周瑜則縱論天下,高談闊論。但孫權始終搖擺不定,直至魯肅一席話,才下定決心,放手一搏。

在魯肅一生的戰略規劃中,最為神來之筆的就是「借荊州」了。

荊州為古九州之一,範圍大致包括今日的湖北、湖南、兩廣北部。赤壁之戰後,周瑜率東吳軍所佔領的地域,大致在今日湖北中部及北部,劉備軍也處於這一帶。至於南方長沙、武陵、零陵、桂陽等數郡,還是劉表所派官吏治理,基本處於獨立狀態。

因此東吳借給劉備的荊州,只不過是荊州北部的南郡、襄陽一帶,至於南方數郡,還是劉備帶兵征討而來。

魯肅之所以力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因為這樣做對孫吳有兩個好處:

一,實際上只是借了南郡、襄陽兩地,但名義是整個荊州,等於是借給劉備小小的本錢,卻讓他背上大大的利息;

二,更重要的是,劉備是當時除了東吳,唯一敢於抗衡、也可能抗衡曹操的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這是重大的戰略價值,遠遠超過區區幾地的價值。

所以當曹操在許昌聽到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正在寫信的他,嚇的筆都掉在地上。他最瞭解劉備的為人和價值,他是真害怕,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魯肅的高明。

   單刀赴會,或許是三國歷史較為有名的冤案

單刀會是表現關羽神勇的一個很有名的段子。這個段子歷史上有沒有根據呢?歷史上確實有過單刀會,《三國演義》的單刀會就是根據這個來改寫的,反而是關羽邀請魯肅。

魯肅手下有些將領就講了,不能去,太危險了!魯肅力排眾議,堅決赴會,結果在會上又是一通義正詞嚴的批評,批評劉備,你們這方面不守信用。結果《三國誌上》記載,「羽」無以對,關羽聽了啞口無言,沒轍,乖乖地交出三郡。

只是在演義裡,單刀赴會的結局較為可惜。

可惜的是「刀客」關羽,一直沒從心裡去接受魯肅的勸告。在魯肅死後,他依然扛著大刀四處耍橫,最終惹怒孫權,派人襲擊,砍下他的腦袋。吳蜀發動戰爭,最終蜀國失敗,再也難以恢復元氣。

和平與好戰,在魯肅和關羽身上,分別得到很好的體現。他們的結局,也很好地警示了後來人:和平必勝;好戰,將會亡己亡家敗國。

個中道理,也就留給後世人慢慢去品了。

總之,《三國演義》裡的魯肅倒霉透了。其實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肅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