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先後打了十幾次 北伐是壓倒蜀漢的最後稻草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先後打了十幾次 北伐是壓倒蜀漢的最後稻草嗎

對蜀漢北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經過無數次的角逐後,天下三分,三國鼎立。蜀國位於西南版圖,打著漢室正統的旗號與東吳和魏國相互抗衡。

但事實上,蜀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土地都是三國中最為弱小的,蜀國的土地包含著荊州和整個益州,佔據了整個長江中上游地區。

但這一版圖並沒有持續很久,由於五虎將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被東吳所佔領。與此同時,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表面上臣服於蜀漢,但實則非常不安分。

就是這樣的條件,蜀國在三國時期也是最不安分的一個國家。歷代的蜀漢都發動了多次的北伐戰爭,前有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後有姜維九伐中原。

多達十多次的北伐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關鍵在於還消耗了蜀國蓄積已久的實力,那麼蜀國為什麼有能力不斷地發動北伐戰爭呢?他在鼎盛時期到底有多強悍呢?

蜀漢政權之所以能夠在三國鼎立,不僅僅在於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地勢。

除此之外。蜀漢的大部分的財源都來自於成都平原(益州)。整個益州地區包括了漢中以及雲南、貴州等地,也是蜀國十三部州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域。

成都平原原本共有人口700多萬,諸葛亮其實很早就相中了這一塊風水寶地,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由於劉璋的管理不力,使整個成都平原經歷了饑荒、瘟疫等一系列自然災害,再加上人為的攻伐,人口銳減,交到劉備手上的時候,人口也就將近100萬,相比鼎盛時期整整少了四分之三,將士也不足10萬。

與此相反,魏國的人口有將近500萬左右,而兵力也達到了人口的十分之一 ,50萬左右,在整個三國裡面排名第一。東吳地域也要比蜀國大,同時擁有人口是蜀國的一倍將近200萬,而兵力也達到了近20萬左右。

諸葛亮在輔佐劉禪上台之後,便意識到了百姓修生養息的重要性,於是他讓成都平原地區的老百姓開始務農,同時強調以農業為第一要務,而軍事和商業都排在了後面。

畢竟軍隊打仗需要的是糧草,所以諸葛亮在當地還推行了很多的政策,比方說鹽鐵官營和蜀錦貿易從而不斷擴充市場,豐富了蜀國的糧倉,這也為後面的北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後,蜀國的國庫得到了充盈。公元225年諸葛亮整兵待發,不久便出兵南中,在平定了南中之後,又在當地開始實行了貢役制,就是將少數民族的一些金器銀器以及農業方面的東西全部收掉,從而來充斥軍隊的物資。

但即使如此,根據蜀漢的相關記錄,當地的人口也就100萬左右,除此之外還有10萬的兵力和4萬的官吏。

也就是說,幾乎達到了7:1的比例,7個百姓就要養一個官員或將士,這個比例相比於魏國和吳國還是失調的。

在這樣困難的前提下,諸葛亮也提出了開源節流,整個的蜀漢皇宮也變得破爛不堪,為了節約糧食供前方的將士去打仗,各種各樣的官吏也被進行了削減,全國上下都推行節約政策。當然蜀國的百姓在此時依舊可以安居樂業。

經過幾年的調整後,蜀國的國力已經大大增強,幾乎已經能夠和東吳旗鼓相當,當然相比魏國來說還是略遜一籌。在平定南中之後,諸葛亮便開始了北伐大業。

諸葛亮前前後後一共進行了5次北伐,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失敗的緣由基本上也是因為糧草不濟。

可能之前說了,蜀國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為什麼打仗的時候還會出現糧草跟不上的原因呢?

在古代打仗的時候,運送糧草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運送的過程中很多運送的人員就要吃掉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所以即使前線的將士在打仗,後方的糧草不斷地運送,但實則還是比較匱乏的,因為畢竟北伐的路途太過遙遠。

諸葛亮北伐過後,姜維也發動了九次北伐,之前諸葛亮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蜀國財力,等到後期,整個成都平原地區已經到了饑荒的邊緣。

好不容易將益州地區發展成穩定民富的區域,但由於戰爭的原因,讓原本富庶的蜀國江河日下,等到姜維北伐的時候,蜀國的百姓其實對他已經有了很大的意見。

連續十幾次的北伐後,成都平原回到了十多年前的蕭條。由此可見,戰爭所消耗的糧草是多麼巨大。所以後世對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的態度還是褒貶不一的。

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初沒有諸葛亮和姜維組織的多次北伐,蜀國憑藉著天然屏障,即使魏國大軍來犯,只要是蜀國將士死守漢中,基本上北方的軍隊也很難打得進來。

但是缺乏了大量的糧草以及財力物力,再加上百姓們也已經到了疲憊的邊緣,也就直接造成了蜀國最後的不堪一擊。

三國後期,蜀國在魏國鍾會和鄧艾大軍壓制下,不得不臣服投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