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懿綽號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提起「臥龍」「鳳雛」的雅號,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是指諸葛亮和龐統,而對於「幼麟」和「塚虎」則不甚了了。「幼麟」是姜維,「塚虎」是司馬懿。
與「臥龍」「鳳雛」「幼麟」這三個飄逸雅致的綽號不同,司馬懿的「塚虎」,則令人望而生畏。「塚虎」從字面上來說,有兩個解釋,一是大老虎,塚就是大的意思,形容司馬懿是可怖的大老虎,倒是很形象。另一種意思是隱藏在墓中的老虎,老虎隱身在墓坑中,虎視眈眈,待時跳躍而出,搏殺獵物,這與司馬懿的人生經歷更為接近。司馬懿的一生,善於隱忍,韜光養晦,時機閃現的時候突然發力,剷除對手,獲得成功,奠定了西晉王朝的基礎,「塚虎」的綽號的確十分形象和貼切。
司馬懿出身於河內溫縣儒學世家,司馬懿的高祖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穎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世為省部級高官。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少年時就頗有名氣。
19歲那年,曹操徵召司馬懿出山效力,司馬懿裝病婉拒。雖然司馬氏與曹操集團的興起頗有關係,其父司馬防在出任尚書右丞時,便於熹平三年(174)舉薦身為孝廉的曹操出任洛陽北部尉,其兄司馬朗自建安年間就為曹操辦事。但世家出身的司馬懿卻看不上身為宦官養子的曹操,儘管曹操剛在官渡之戰大破袁紹,但天下大事還不明朗,鹿死誰手還未可知,長兄司馬朗已經在曹營做官,司馬懿不想一棵樹上吊死,他還是想再冷眼旁觀一陣,「不欲屈節曹氏」,為此不惜假裝身患「風痺之症」,但8年後最終不得不在曹操的死亡威脅下「懼而就職」。
入仕後,卻受曹操猜忌提防,並未受重用,僅是丞相府內的文學掾,後逐漸升任黃門侍郎,丞相府東曹掾等職位。司馬懿與曹丕友善,但曹丕被立為世子後,曹操卻將司馬懿調開,並幾次警告曹丕,司馬懿「非人臣」,「必預汝家事」。但曹丕對這個「每有大謀,輒有奇策」的司馬懿非常依賴。司馬懿則韜光養晦,連餵馬的事都兢兢業業親自去做,《晉書》上說他「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使得曹操難以挑出毛病,不得不信任他。
曹操臨死前,司馬懿成了托孤之臣。在曹丕時期,司馬懿榮寵有加。曹丕去世前,下遺詔命司馬懿與曹真、陳群共同輔政,並告之太子:「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魏明帝時期,司馬懿才被正式委以重任,開始帶兵打仗,充分發揮出卓著的軍政才幹:討伐公孫淵,奔襲斬孟達。其後由於曹休、曹真等宿將相繼去世,他得以專擅曹魏對蜀漢之戰事。對蜀戰爭採取拖字訣,防守為上,坦然笑納諸葛亮送的女人衣服,就是堅守不出,最終把拖死諸葛亮在五丈原,蜀漢自此再無力向曹魏發動戰略進攻。
魏明帝臨終前托孤司馬懿,與曹爽等人輔佐曹芳。司馬懿被曹爽排擠,明升暗降剝奪了行政權。司馬懿仍採取韜光養晦,不做貿然反擊,而是表面上不干預朝政,麻痺曹爽,在率兵在外征討時,加緊控制軍隊,暗地裡積蓄力量。後來又借年高體弱裝病,騙過曹爽,曹爽無所顧忌,大肆奢靡享樂,人心倒向司馬懿。
公元249年春節,司馬懿父子乘皇帝和曹爽等人去高平陵祭祖之機,突然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至此司馬懿大權獨攬,奠定了西晉取代曹魏、統一華夏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