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懿綽號,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古代人很有趣,例如三國時期的人物,在動盪時代也會給自己起一個響亮的綽號。例如,諸葛亮稱臥龍,龐統叫鳳雛。這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兩個謀士參謀,因此就有那麼一句話叫「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
先說諸葛亮,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覺得諸葛亮就是神,「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武侯,自晉時被人稱道,司馬氏常拿臣子與諸葛先生比較,但還覺大不如,千百年來無數人敬仰的這麼一個人物,詩聖為他頂禮膜拜,「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到現在居然有些人看了所謂的專家講解,來詆毀這麼一個完美的人物,《三國誌》第一完人,諸葛武侯也!《三國演義》第一神人,諸葛武侯也!
長大沒有繼續天真浪漫,逐漸正確認識到:「完美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就像大家感覺華盛頓很偉大,沒有缺點,其實他自己就是個奴隸主,而且很注意修飾自己的形象。羅貫中一落魄軍師,為「實現」自己抱負,把自己投射到小說的諸葛亮上,然後一步步成神。然後諸葛不完美的,扣在劉禪身上……蜀國不行主要是一把手不行,二把手是無能為力啊……蜀國政治權謀第一諸葛亮無疑,但是放眼看,三國還是諸葛第一?曹魏雖大,那還不是以弱勝強,打敗袁紹才奠定的?孫吳雖頹,但也是孫策借兵打出來,孫權鞏固的?諸葛亮,沒這麼完美。
諸葛亮身上有一種獨屬於英雄的悲壯和浪漫。我這個知道了結局的人,每次看三國都很不忍,感覺他努力地奔向了命定的結局。他經營了一輩子,季漢最終還是亡了,但他是一座永不消亡的精神豐碑。千百年後還會有人被他鼓舞。
再說龐統,劉備、龐統等從葭萌(關)南下出兵涪城,劍指益州治、蜀郡郡治成都,在雒城受阻一年,且龐統陣亡。此時,諸葛亮、張飛等已攻佔了益州的白帝、江州、江陽等城。葭萌、涪城、雒城皆屬廣漢郡。這等於說明:龐統從廣漢郡的葭萌打到廣漢郡的雒城就死了,還沒幫助劉備拿下益州的廣漢郡,更不要說益州刺史部……龐統好歹還出了一點力,還險些喪命,而法正卻只能躲在劉備身邊。
龐統如果不死,龐統輔助關羽荊州不可能丟。後面諸葛亮北伐肯定成功。諸葛亮前方帶兵北伐,龐統負責後勤保障。那劉備還真的有可能統一天下。諸葛亮,龐統二個軍師。五虎上將北伐征戰。
最後再說相比之下名氣不如前兩位的司馬懿,人盡皆知,諸葛亮和龐統,一個稱臥龍,一個叫鳳雛,卻不知司馬懿的綽號更牛,司馬懿的綽號不被很多人所知,但這不能阻礙他成為三國最終的勝利者,他的綽號叫「塚虎」。
李世民評價司馬懿,帶領著最能征善戰的秦川子弟,軍力糧草也都優於諸葛亮,諸葛亮還是翻山越嶺來找他打,他以逸待勞,諸葛亮死了,他居然因為不敢相信依然匍匐不前,曹丕托孤於他,曹睿托孤於他,曹氏對他談不上仁至義盡,但也絕對禮待有加,他倒好,奪天下不說,趕盡殺絕。
為了掌權可以和天下的士族做生意,要知道即使殘暴如秦始皇,無能如明末崇禎,也沒有為了掌權賣盡天下,殺盡忠良。司馬懿是個奸雄,是個超級強大的野心家,但是論軍事、政治、人格魅力,他遠遠不如諸葛亮。
所以司馬懿配不上大德,他家族只考慮的自己利益。總結來說出發點,看不見司馬家對天下的責任,最多只是發揮自己優勢去為自家族利益而取天下。他們家從一開始就不知道天下為何物,皇帝是為萬民服務的,天下是他家的,是也不是。別以為天地以萬物為芻狗,你做天子皇帝也可以這樣無視草民,不過司馬家歷史上的表現就是這樣。
正常的應該是君父臣子,司馬家表現是,統治集團都是君,其他人都是家奴,所以一群君混戰八王亂。而這一切都是,司馬懿只為自己利益考慮不計手段後政治智慧發揮極致取得優勢,而沒有提升自己做這一切的根本意義,也就是沒從小德提升自大德造成的。司馬家就只是為了自己利益,可以不記道德標準。就像,為什麼有笑貧不笑娼這一句,有的人為生計所迫逼上梁山,也有人說自甘墮落,雖然都下流行業了,但是也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