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龐統分別是如何看待荊州的?他們的看法是否一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和龐統分別是如何看待荊州的?他們的看法是否一致?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龐統和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參謀,而荊州也是當時的戰略要衝,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何龐統、諸葛亮兩人對於荊州的看法卻截然相反呢?實際上,並非如此。

兩人都是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自然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荊州具有地利之優

我們常說荊州七郡、荊襄九郡。不管荊州如何劃分,下轄幾個郡,古荊州的地域,主要包括現在湖南、湖北全境,以及河南南部地區。另外,境內還有長江,以及長江的兩大支流漢水、湘水流過。所以,荊州,絕對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要衝。

荊州,向北可以直達中原,進擊洛陽、長安;向西,逆江而上則直逼巴蜀;向東,順江而下則可爭奪江淮;向南,也可威懾百越之地。

因此,諸葛亮才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這也是在丟失荊州,劉備不聽勸阻,非要打夷陵之戰,奪回荊州的主要原因。

龐統、諸葛亮,甚至劉備,都知道荊州的重要性。

英雄所見略同

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皆是好友,而且全是見識、謀略過人之士。他們曾經經常在一起談天論地,又怎會不談荊州、益州等各方諸侯,及其統治地域的優劣形勢。

而實際上,龐統也並沒有說過「荊州是累贅」之類的話。

龐統曾對劉備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龐統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是在經過赤壁之戰後,荊州的資源已經消耗過大,而且還有孫曹虎視眈眈,僅靠荊州一地,難以實現三足鼎立的大業。

接著,龐統開始勸說劉備趕快西取益州:「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龐統拿蜀川的富有勾引劉備,讓劉備趕快取蜀川。然後,再利用蜀川的財富、兵馬,爭奪天下。

而諸葛亮也曾在《隆中對》中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勸劉備攻打劉璋、張魯取之。然後,「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則可等天下有變之時,荊、益兩路齊出,「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從龐統和諸葛亮的話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們早就對天下大勢進行了不知多少次的討論,而且達成了共識。

龐統貶低荊州的原因

諸葛亮是劉備駐紮樊城時,三顧茅廬請來的,所以,諸葛亮的地位一開始就非常高。

而龐統開始則是周瑜的功曹,還曾勸孫權軟禁前往江東和親的劉備。他在投靠劉備之後,僅被任命為了耒陽縣令,因為懶散,還被撤了職。最後,還是在魯肅留書,諸葛亮的強力推薦之下,才被劉備重用。

但是,龐統知道劉備對他的能力,還是頗有疑惑。所以,他才不遺餘力的勸說劉備速取益州,以便證明自己的才能,在劉備陣營站穩腳跟。

龐統是實用主義者,乃真仁者

龐統相對而言,和曹操、法正有點類似,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對待沽名釣譽之類的事,看得並不是那麼重。劉備其實也知道,想要快速成功,還是要倚重實用主義者,這也是他後來倚重龐統、法正的原因。

而諸葛亮則和劉備更類似,將道義時常掛在嘴邊。哪怕是要搶別人的東西,也得先掩蓋、修飾一番再動手。搶了人家的東西,還要給被搶的人強行扣一頂沒有道義的大帽子,把被搶者的名聲搞臭,顯得他們的搶劫行為,多麼的正當。

現代人更喜歡曹操,而不喜歡劉備,也是有道理的呀。

龐統其實應該投靠曹操,絕對可以成就大業。可惜呀,他投奔了劉備,所以,被劉備給玩死了。

龐統隨劉備入蜀,在涪城接受劉璋的宴請。龐統跟劉備說:「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如果是曹操,肯定會聽從龐統的建議,則可不費一兵一卒,取了西川。

這種情況下,龐統也就不用早死了。可是劉備不肯,「恩信未著」,不可以,我要收攏人心,現在不取。

好吧,那就先等等吧。

等到劉璋識破了張松、法正是劉備內應,殺掉張松之後,劉備與劉璋的關係徹底破裂,劉備裝不下去了。

龐統又獻上中下三策:上策挑選精兵強將,突襲成都;中策,誘殺楊懷、高沛,奪取他們的士兵,然後說是劉璋先背信棄義,再攻打成都;下策,退還白帝城,與荊州合兵,徐還圖之。

要面子,厚臉皮的劉備,自然不用說,選取了中策。然後,在攻打雒城之時,龐統率軍攻城,為流矢所傷,不治身亡,年僅36歲。

如果劉備肯用上策,龐統自然又不用死了。可惜,劉備沒有。

如果劉備可以放棄虛偽,完全聽從龐統的策略,真有可能早日擊敗曹操,降服孫權,統一天下。可是,劉備習慣了「裝」,認為「仁義」才是取天下的真理。

龐統在涪城時,見到劉備大宴將士,飲酒作樂,慶祝攻打劉璋的戰事順利。他就曾經直諫劉備:「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誰才是真的「仁者」,誰才是裝出來的「仁者」,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出來了。有時候,真正的仁者,總是被人誤解呀;而那些人們認為的「仁者」,只不過是隱藏太深罷了。

諸葛亮以道衛道,聲望更隆

諸葛亮比龐統高明在哪裡?高明在他跟劉備是同一個類型,而芸芸眾生,偏偏多數又比較信奉這一套。所以,他們勝在贏取人心。

可是,因為做事效率低下,征伐不斷,卻徒勞無功,僅僅是虛增消耗,導致最後反倒失去了人心,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龐統和諸葛亮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看完了上面的分析,龐統和諸葛亮誰高誰低的結論,已經不難得到了。

龐統和諸葛亮的能力,以及戰略眼光,絕對是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只是,諸葛亮沒有投曹操,也沒有投孫權,而選擇了劉備,是最明智之舉。這一點上,要略勝龐統一籌。人要盡其才,就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平台,而諸葛亮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龐統的才能,較之諸葛亮、司馬懿都毫不遜色。他的風格,與曹操更為類似。而且,龐統更有仁者之風,並非奸詐之徒,比司馬懿輔佐曹氏更有優勢。所以,龐統應該投奔曹操呀,相信一定可以得到曹操重用,助曹早日滅了蜀漢、孫吳,一統天下。

常言道,良禽咋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絕對不是一句隨便說說的戲言,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才能和風格,選擇一個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平台,才是最最重要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