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會失敗?是因為他不擅長打仗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會失敗?是因為他不擅長打仗嗎?

我們都知道,公元219年,孫權派遣呂蒙襲取荊州,並擒殺關羽,使得蜀吳本就微妙的關係一下子結了仇。到了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揮兵攻打江東的孫權,氣勢強勁。因為蜀軍是順江而下,再加上氣勢十足,使得孫權犯怵,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最初時,聽聞劉備要攻打江東,孫權緊急派遣諸葛瑾前去求和,但被劉備拒絕了。無奈之下,孫權一方面投靠曹魏,一方面拜陸遜為都督,率軍前去迎敵。蜀吳兩軍對峙了七八個月後,陸遜抓住戰機,在夷陵一帶擊敗劉備大軍。

而夷陵之戰的慘敗,使得蜀漢的實力急劇下降,由盛轉衰,而在大戰中損失的人才,也造成了蜀漢後期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而且,曹丕還直言劉備不曉兵事,就連陸遜也直說劉備敗多勝少,不足為慮。

那麼,劉備真的像曹丕和陸遜口中的那般無能,不曉軍事?

其實,劉備的軍事才能一直不是很突出的。在早期的時候,劉備在徐州就曾多次被呂布所敗,後來又被曹操所敗,一直是敗多勝少,無怪乎陸遜會說不足為慮。但是,若真要說劉備不曉兵事,那也不太準確。

在漢中之戰時,劉備率軍和夏侯淵爭奪漢中,於定軍山一帶,劉備率軍趁夜火燒鹿角,逼得夏侯淵分兵。最後,當夏侯淵中計後,被黃忠所殺。而通過這一戰,也足以看出劉備是一個曉兵用兵之人。

只不過,劉備這一點軍事謀略和曹操,以及陸遜這般大才相比,顯得有點低而已。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一點也不佔據優勢。

劉備所佔據的益州,位於長江中上游,其順江而下來攻打東吳的話,一定程度上也是佔據了優勢的。而且,因為地勢險峻,居高守險,再加上水陸並進,士卒銳氣正盛,在這一點上,劉備的蜀軍一度是佔據優勢的。

可是,陸遜也知道這一情況,所以他為了取長補短,一直不願意和劉備決戰,採取步步為營,以及驕兵之計,暫避蜀軍鋒芒,伺機而動。因為巫地以下的沿江戰略要地,都在襄樊之戰中全部失守。

而面對著陸遜避而不戰,層層防禦的情況,劉備要想在伐吳一事上取得戰果,就必須步步深入。更為關鍵的是,沿江的戰略要地,以及附近的郡縣都在江東的手中,而劉備再深入的情況下,就必須考慮到這些地方。

所以,劉備也只能沿江佈兵,連營向前,否則就有可能遭到吳軍的偷襲。而當蜀軍深入吳境二三百里之後,劉備前期所佔據的優勢便不存在了。

天時,當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乾燥,蜀軍將士都不勝其苦。而陸遜一直避而不戰,劉備多次設伏和設計都無果後,只能將水軍捨舟移到陸地上,軍營設在深山密林,依傍溪澗之中。

地利,從巫地深入吳境後,劉備的蜀軍被卡在了夷陵。而在這深山密林中,劉備的騎兵就失去了優勢;至於蜀漢的水軍,其最精銳的水軍已經在襄樊之戰中損失慘重,吳班和陳式所帶的水軍,只不過是為了伐吳而從步兵中調遣出去,從而加練形成一軍的,其水站能力和吳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人和,從正月到六月,蜀軍的鬥志渙散鬆懈,已經不復前期那般氣勢逼人了。而對於伐吳一事,蜀漢的趙雲,秦宓等人都反對。可是,劉備一方面為了給關羽報仇,一方面孤注一擲,想要重新奪回荊州,打開逐鹿中原,進退有據的局面,堅決伐吳。

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劉備這一邊。而且,經過赤壁之戰,入川搶奪益州,以及漢中之戰的勝利,劉備一時間也如官渡之戰後的曹操一樣,開始變得浮躁,自矜起來了。特別是在大敵曹操病逝之後,劉備心中那種「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心態愈加的爆棚。

而對於東吳的孫權,劉備一直不是很重視,而且看到孫權向自己求和的情況,劉備更是看不起孫權。也因此,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對東吳的孫權和陸遜,也是有一定程度的輕視的。

所以說,不是劉備不曉兵事,而是他恃強冒進,又不能隨時據地勢而佈防,就如赤壁之戰的曹操一樣,驕兵必敗。而在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也清醒過來了,帶兵據守白帝城,及時遏制了東吳的進攻步伐,開始天子守國門,試圖挽回劣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