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過後不久,又病又惱的劉備就一命嗚呼,大敗之後的爛攤子就全都堆到了諸葛亮面前。經濟不景氣,軍隊元氣大傷本來就已經夠讓諸葛亮頭疼的了,可偏偏雲貴一帶的南蠻又蠢蠢欲動,再加上曹魏在關中屯集了大量兵力,剛剛大獲全勝的孫權也有搠江西上的可能,此時此刻,蜀漢的局勢真可謂是危在旦夕。
但諸葛亮不愧是一帶名相,很快就穩定了局勢。他先和孫權重修舊好,不但使蜀漢東部不再受到孫權威脅,也使曹魏不敢再輕易對蜀漢發動大規模進攻。然後他又徵集了一批新的士兵,並且直接通過平定孟獲的戰爭來操練新兵,很快就使蜀漢軍隊又有了一定的戰鬥力。在內政方面,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和商業,使得幾近虧空的國庫又漸漸充實起來。這一切,諸葛亮都做的從容不迫,有條不紊。沒幾年,蜀漢就從夷陵慘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下一步該怎麼走?是繼續蓄積實力,還是直接開始進行統一戰爭?這個問題,諸葛亮在心裡自問了無數次。最後,他覺得蜀漢的實力相對於曹魏還是顯得單薄,如果想避免戰略上的被動局面,就必須搶佔先機,正所謂先下手為強。而且曹丕剛剛去世,北方新的統治核心還沒有組建起來,這在諸葛亮看來正好是個大好時機,所以他就上了一道著名的《出師表》,表達了攻略北方的志向。第二年他就統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向北方,也就是一出祁山。
應該說這次戰爭的時機是正確的,但是「諸葛一生唯謹慎」,他推進的速度太慢了,最後不得不和曹魏軍隊處於對峙狀態。而且又讓一個不能獨當一面的馬謖打頭陣,結果慘敗後狼狽逃回漢中。雖然這次戰爭蜀漢最終失敗,但也給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可謂打了個平手。
這次戰爭後,蜀漢又一次傷及元氣。但諸葛亮非但不著力於再次恢復國力,反而年年不斷地北伐,搞得連糧草供應都難。蜀漢畢竟沒什麼資本,這種瘋狂的軍事行動雖然強烈表明諸葛亮統一天下的決心,也符合他先發制人的戰略,但卻給蜀漢帶來無以估量的損失。所以諸葛亮的五出祁山儘管「常使英雄淚滿襟」,老實說,實在稱不上什麼壯舉,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操之過急的將領窮兵黷武干的蠢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