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北伐,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蜀國那麼弱,為什麼還要憑借區區十萬兵馬對抗曹魏幾十萬兵力,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自從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巴蜀、漢中等地,曹操退回長江以北等地,孫權盤踞在江東已歷數代人,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蜀漢建立的一開始,荊州還在自己手裡,蜀國憑借自身實力進行北伐討逆的活動還是支撐得起的,興復漢室也並非不可能。但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張飛報仇,最終兵敗,自此蜀國國力大減。可劉備死後,諸葛亮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決意興兵北伐,而且以僅有的十萬兵馬挑戰曹魏的幾十萬兵馬,光是這樣的情況就好幾回,這樣的實力懸殊導致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越來越大。可諸葛亮這個這麼聰明的人,為什麼要去做這麼「不聰明」的事情呢?

其實諸葛亮並非不聰明,只是他的心中有著自己的信仰。首先,不忘初心,想當初劉皇叔三顧茅廬,諸葛亮在隆中分析天下大勢,定下三分天下再圖中原的戰略目標。雖然荊州已經失去,不能實現當初的取益州、荊州然後同時北伐的計策,但諸葛亮始終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按照諸葛亮自己的話說,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成劉備的遺志。

其次,雖然益州疲敝,如果不趁機攻打曹魏,將來曹魏恢復實力之後必定進攻益州,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或許有人會說,益州這個地方號稱天府之國,而其北面有劍閣以險守之,只要保存實力,休養生息便可與曹魏抗衡,不能統一天下,但至少可以割據一方。

但事實上,蜀國如果與曹魏打持久戰、走發展路線是不現實的,蜀國本身就人丁稀少,面積更是比不上其他兩國,加上自古中原經濟繁華。而且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國內可用人才並不多,而曹魏方面到了後期依然人才濟濟,如果不向北發展,遲早被曹魏吞併。蜀國肯定不能和魏國來比持久。所以諸葛亮給曹魏休養生息的時間的話,後期所造成的實力差距將更大,畢竟雙方的發展速度是有很大差距的。

雖然諸葛亮的行為讓人覺得有點迂腐,但是在那種年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報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很值得後人敬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