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與孫權的關係:孫策不如孫權的地方有哪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策與孫權的關係:孫策不如孫權的地方有哪些?

孫策與孫權的關係

兩人是親兄弟,孫策和孫權都是孫堅的兒子。孫堅死後孫策即位,孫策死後孫權繼位。

     作為孫堅事業的繼承者、發揚光大者,孫家老大老二都有其過人之處,都曾被人羨慕、為人稱道。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誇讚,經大詞人辛棄疾引用,早已廣為人知。而在此之前,孫策也受到過類似讚美,只是讚美者袁術名聲不太好,顯得權威性不強,因而引用率不高。袁術的原話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論長相,孫權不及哥哥:他的方臉大嘴、綠眼睛紅鬍子的形象算不得英俊,往好了說是「儀表不俗」,至多算個相貌奇特。而孫策是與周瑜齊名的江東著名美男子,還「好笑語」,就是說話幽默有趣。加上他有房、有車、更有權,如果他穿越過來上江蘇台「非誠勿擾」,出場亮相之後,保證二十四盞燈全亮。

孫策外號「小霸王」,最大特點是霸氣威猛,無所畏懼。「太史慈酣鬥小霸王」是《三國演義》膾炙人口的段落,《三國誌·太史慈傳》對此也有記述。這是孫權所不及的,儘管孫權也幾次想在戰場上露一手。

孫策與孫權的差距,是他的心胸。對此,孫策自己臨終前有所認識。他對孫權說:「若論親臨戰陣統兵打仗,你不如我;而要講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來保衛江東基業,我不如你!」孫策的魄力可以使他打天下,但他的心胸還不足以讓他保江山。

《三國誌》說孫策「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當然也不是瞎說:他對於太史慈等武將確實有足夠的信任,也有包容心。在勢力不夠大時,他也有足夠忍耐力。比如依附袁術時,袁術先後兩次許諾給孫策太守位置,又兩次用過孫策之後就食言,孫策都忍了,因為袁術畢竟幫過他。沒有一定的包容心和忍耐力,他孫策也不可能創立基業。

但是,孫策的性格有個致命缺陷。《三國誌》說他的缺陷是和他父親孫堅一樣「輕佻果躁」,這只是就表象而言,愚以為最根本的,還是他的過於爭強好勝。他的綽號是「小霸王」,他成於「霸」字,也亡於「霸」字。

這要從他對待三個人的態度說起。

第一個叫高岱。高岱是學問家,最精通《左傳》,當時隱居在余姚一帶。孫策想做個文武全才的霸王,就在閒暇時用功。覺得讀得差不多了,想與這高岱談論談論。他讓人把高請來。

這時,有人怕高岱得到孫策賞識搶了自己飯碗,就事先對孫策說:「這高岱瞧不起孫將軍您,他認為您不過一介武夫,沒什麼學問,不配和他談論《左傳》。如果你和他談《左傳》的某個細節他說不知道,那他就是故意的,您就明白我說的不假了!」

然後,這人又偷偷跑到高岱住的賓館,「好心」叮囑說:「孫將軍這人,最討厭超過自己的,他要問你什麼,你就說不知道,以顯示他的高明,這樣才合他的意;你若非要較真,就危險了!」

高岱畢竟是書生,這人的話他不加分析地全信了,還心存感激。等到孫策召見,與他談論《左傳》時,遇到一些問題,他就說「不知道」。這下孫策火兒了,覺得高岱果然瞧不起自己,就把高囚禁起來。沒想到這老高威信挺高,人緣特好,許多人為他靜坐請願。孫策登到樓上往下面看,街筒子都坐滿了人,綿延好幾里地,他的氣更大了:你居然有這麼大人氣,那更不能容你了!於是下令把高岱殺掉。

第二個叫於吉。這也是《三國演義》渲染過的一個人物。(《三國誌》裴注所引《江表傳》、志怪小說《搜神記》有不盡相同的記述。《三國演義》主要依據的是後者,關于于吉這段寫得有些玄乎。我們且按實在點的《江表傳》說。)話說當時有個道士叫於吉,從東邊來到吳國都城,布道之外,專門製作符水治病救人,據說還真治好不少。那時的人也怕得病,有病也想痊癒,就對於神醫崇拜得不得了。有一天孫策在城門樓上大宴賓客,正趕上於吉從門樓下經過,客人們一見,條件反射地要去跪拜。樓上的人稀里嘩啦下去多半,司儀怎麼喝斥也制止不住。孫策一見怒不可遏:這還了得!有我孫霸王在此,就是劉德華、金正恩來了你們也不該如此啊!就讓人馬上把於大夫關起來。那些信徒們紛紛派家屬來見孫策母親說情,母親對孫策說:「于先生也給咱的將士治過病,不能殺他啊!」孫策雖然孝順,這次卻反駁母親,說:「這是妖孽啊!他能蠱惑人心,讓大家撇下我去樓下拜他,這還有大有小嗎?不殺不行!」手下諸將又親自聯名求情,孫策還是力排眾議,把於吉殺掉,並將其懸首示眾。當時於吉已是耄耋老人,按古禮也不該加刑了,再說他也沒犯死罪。孫策此舉雖未致其失去權力,卻大失人心。

第三個就是許貢了。許貢得罪孫策,源於給漢獻帝劉協上書。老許看到孫策驍勇似楚霸王,就私下給獻帝出主意,讓他把孫策招到京城做高官,免得在外領兵生出禍患。不料孫策手下人弄到這封密信,交給了孫策。孫策召許貢來見,對之嚴厲責備;許貢不承認寫過密信,孫策就讓手下武士絞死了他。許貢的門客感念許貢生前對自己恩厚,就趁孫策出獵時設伏暗算孫霸王。

上述被孫策所殺三人均罪不至死。對高岱,孫策如果調查清楚原委,對於吉、許貢,孫策如果予以寬容,他本可收攬更多人心。他卻不能容忍這三位。本為掙回面子,實際卻使自己威信有所減損。

關於孫策的好面子、處處不想落下風的性格,裴注引《吳歷》還有一段記載:孫策被射傷後,本來醫生說可以治好,只是要遵醫囑,百日內不能亂動。但孫策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破了相,估計最後臉上要留個大疤,就對身邊人說:「臉都這樣了,還有什麼心情建功立業!」接著就拚命捶自己的臉。結果金瘡迸裂,當晚就死了。

其實,作為東吳最高領導人,孫策的霸王地位本無人撼動,他所殺的上述三人都未對他構成致命威脅,前兩個也並無顛覆現政權的意思。他若能容,本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事。這下卻弄得兩敗俱傷。

他的事業沒能更進一步,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缺陷無關。

相比之下,孫權就更有真正的帝王氣概:他能讓周瑜、程普、魯肅、顧雍、張昭、陸遜、呂蒙、甘寧、凌統等人各展英才,又使這些能人之間和睦相處,設法消弭而非挑起、加劇他們之間的矛盾。所以,周瑜與程普等合作取得赤壁之勝,魯肅與張昭不因政見不同而相鬥,張昭與顧雍不為爭奪相位而結怨,甘寧與凌統在孫權調和下化敵為友,共為主公效命。所以,東吳政權才堅持得比曹魏和蜀漢都長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