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孫堅長子,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江東小霸王」。孫策臨終前讓弟弟孫權接掌勢力。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孫策年紀輕輕便繼承父親遺志,二十多歲便平定江東六郡,開創事業。但是在一次狩獵中為被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雖然他並沒有做皇帝,但這也是分分鐘的事。
孫策臨死前,孫策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雖然孫策英年早逝了,但並非無子嗣,他和妻子大喬育有一子孫紹。
雖然孫紹年紀不大,但怎麼說也是親兒子,傳位給他,理所當然。可是孫策卻並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繼承這一切,反而選擇了他的弟弟孫權。
孫策之所以這麼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那麼孫權接班以後,達到了孫策的期望了嗎?
孫策為什麼要傳位給弟弟孫權呢?
孫策之所以如此,其實有兩方面的因素。
首先,孫策死的時候才二十多歲,他的兒子孫紹年紀非常小。少主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根本不可能穩定大局,要不就是權臣弄權,要不就是後宮干政。
不管是後宮還是權臣,這都不是孫策想看到的。到時候自己的兒子就會成為傀儡,甚至還會被廢被殺。
別的人先不說,孫權就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兩下一對比,就知道孰強孰弱了,到時候孫權奪了權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當時的形勢還是很危急的。
孫策拿下江東以後,並沒有得到當地世族的支持,局勢很不穩定,孫家的地位也並非就穩固的很。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孫策也知道必須找一個有實力的人,才能做到這一切,顯然,他的兒子並不是最佳人選。
為了東吳的江山,也為了老孫家的天下,傳位給孫權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當然了,這是從孫策大義的方面考慮的。
那麼既然如此,孫權接班後,達到了孫策的期望了嗎?
我們先說一下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後人的。
在史書中,關於孫紹的記載極其之少,只是記載了他曾被封為吳侯,後又被改封為上虞侯。這樣看來,似乎孫紹的待遇不錯。
但孫紹畢竟不是江東之主,孫權也沒有給他機會表現自己,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能力。我們不能說他一定就比孫權幹得差,但機會只有一次,他的父親給他做了主。
至於孫紹的兒子孫奉,下場並不好。雖然他接了班,也繼承了上虞侯爵位。但孫奉卻遭到了無妄之災,當時在位的已經是孫權的孫子輩了,孫皓這個人昏庸殘暴,不得人心,所以民間流傳出了孫奉也是正統,可以立他為帝取孫皓而代之,結果孫皓就把孫奉給殺掉。孫奉一死,孫策唯一的血脈也就被孫權的孫子給滅族了。
如果從東吳的角度看,孫權倒是將東吳發展的很好,的確是一個好的繼位人。
但是,孫權和孫策一樣,都屬於英年早逝,可他就沒有孫策的這樣的大義想法,執著的把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時年只有十歲的孫亮,結果孫亮遇到了巨大的麻煩,導致東吳陷入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