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孫權?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孫策是孫堅之子,當年孫堅乃江東之虎,征戰能力極強。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孫策為將,有智有勇,英姿勃勃,其治軍嚴整,軍紀嚴明。但在征戰中由於年輕氣盛,難免出現處事不慎、好勇鬥狠的弱點,這為其結怨和遇刺種下了禍根。建安五年四月,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當時孫策坐擁江東六郡,是當時權勢極大的諸侯,而此時的孫策已經有了子嗣,然而讓人奇怪的是,有了子嗣的孫策,卻並沒有將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孫權。雖說三國時期,弟承兄業也不是沒有,比如司馬師在臨終前就將權勢交給了弟弟司馬昭,但當時司馬師並沒有子嗣,這才有了這樣的權利交接,那當時孫策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才最終決定傳位給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的呢?
首先,孫策當時的子嗣年紀尚幼,不足以服眾。雖說孫策臨終前留下了兩個人,一人是在孫策創業之際,就跟隨孫策的張昭,另一人則是孫策的連襟,自幼與孫策交好的周瑜,但無論是張昭還是周瑜,都不是孫策的子嗣可以降服的。更何況江東是被孫策攻打下來的,因此還有很多本土勢力並不服孫策,一旦江東之主年幼,只怕這些內心本就不服的本土勢力又會興風作浪。一旦江東六郡內部混亂,孫堅與孫策的辛苦將付諸東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策只能先選擇已經成年的孫權。
其次,孫權性格沉穩,自幼就跟隨孫策南征北戰,深得孫策信任。在孫策心中,自己的二弟雖然在攻城略地,率軍征戰上不如自己,但是在據守江東,守住江東六郡這一點上,孫權是比孫策要強的。正因如此,孫策才能安心的將江東交到孫策手中。
最為關鍵的是,孫權雖說性情沉穩,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一旦孫策沒有將位置傳給孫權,只怕孫權將用自己的影響力與謀略上位,而通過這樣的道路上位,其過程自然血腥,孫權甚至有可能對自己的侄子下手。為了保住自己的後代,孫策只能傳位給孫權了。
筆者認為,從東吳發展的結果來看,孫策傳位給孫權是沒什麼問題的,而東吳也在孫權的帶領下,最終成為天下三分中的一員,想來孫策泉下有知,也會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