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孫策傳位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公元200年,小霸王孫策在打獵途中遭到暗箭射中面頰。孫策強忍著疼痛,把行刺的人反殺,之後就倒在了地上。在突然遇刺後,孫策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終日都躺在床上。但是江山是需要繼承者的,於是誰是最佳人選,就成了當下最重要的問題。
現在孫家有三位候選人可以挑選,其中有孫策的兩個弟弟孫權以及孫翊,還有長子孫紹。
作為長子的孫紹肯定是最有資格繼位的,但是為什麼群臣反而都跑去支持孫翊呢?到了最後繼位的卻是孫權呢?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一下。
孫紹當時雖然是長子,但是年紀實在是太小了,那時的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童,如果讓一個小孩子坐上王位那後果不堪設想。畢竟在戰亂四起的三國時代,如果君主太過弱小,那就有可能會給某些奸臣謀反的機會。
小霸王孫策自然也不傻,首先就把自己的兒子移除了繼承人的行列。他只能從他的兩個弟弟中來挑選。大臣孫昭一行人極力舉薦孫翊來繼承,但是孫策還是執意把位置親自傳給了孫權。
那麼問題來了,大臣們為什麼偏向較為才17歲的孫翊,而沒有推薦19歲的孫權呢?在群臣的眼裡,孫權的表現還是不如孫翊。雖然年少時孫權十分的優秀,但是到了成年的時候他在軍事領域上的作為就不是特別的好。
公元197年,當時才16歲的孫權進駐宣城。當地盜匪作亂,孫權作為老大肯定要有老大的樣子,但面對強悍的盜匪,孫權居然被嚇得門都不敢出。之後還是周泰領兵到來,終於剿滅了土匪,這樣丟人的事情肯定不能傳出去,雖然目擊者周泰想替他保密,但是之後還是傳到了別人的耳中。
後來孫策領兵攻打劉勳,孫權則領兵進攻匡祁城。此時孫權帶領的軍事實力要遠遠領先敵軍,但是由於指揮錯誤,敵軍直接衝了出來,看到這樣氣勢浩大的進攻,孫權居然直接選擇了逃跑,讓自己軍隊的優勢毫無發揮的空間。
在這兩起事件之後,孫權的名聲就已經非常不好了。江東大臣都覺得雖然孫權很有才氣,但他膽小怕事,不願承擔軍事重任。張昭作為江東大臣的代表,他的話已經代表了江東士族的意見。為什麼孫策還是選擇二弟孫權來接替自己的位置呢?
其實孫策讓孫權來繼承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他從三個方面來挑選自己的繼承人。第一個原因是孫策和孫權的關係。在孫堅離世的時候,孫策一直是和孫權一起征戰四方,而年齡偏小的孫翊基本上都在後面沒有露面。兩人不僅是兄弟而且還是征戰的戰友,所以在心中孫策肯定是更加喜歡孫權的。
其次就是孫翊和張昭兩人的之間的關係了。張昭可是東吳的開國大臣,在東吳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江東世家全力支持孫家,張昭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在他的支持下東吳的社稷才順利建成。
而孫策擔心的是以張昭為代表的人會佔領孫家的江山,正是因為張昭等人的大力支持,孫翊才讓孫策討厭。自己的兄弟沒有幫助孫策,而是轉身去幫助張昭等人。要是孫翊順利接下王位,那孫江的江山恐怕遲早都會落入張昭的手中。
第三個原因是,孫權的執政能力要比孫翊強。雖然孫翊在軍事方面可以和孫策相媲美,但是這樣的人確實不太適合做一國之君,反觀孫權不僅有優秀的政治能力,而且在許多方面也表現的十分有才華。所以孫策才不顧群臣的意見,親自傳位給了弟弟孫權!
事實證明孫權的選擇確實沒錯,在孫權領導下的東吳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國土,而且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還變得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