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從古代到現在,皇帝或者是諸侯的傳位,都會有兩種方式:要麼是父親死了,兒子去繼承,要麼是兄長死了,弟弟去繼承。而我們都知道,孫策的皇位沒有傳給其兒子孫紹,而是傳給他的弟弟孫權,這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只不過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皇位傳給兒子的比較多而傳給自己弟弟的比較少。
在孫權死的時候,他年僅二十六歲。這個時候呢,他其實是有了一個兒子叫孫紹。孫紹當時到底有多大呢?正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在一些其他的野史上記載的有,稱其兒子孫紹當時只有四歲。我們不用去深究這個記載是不是準確的,總之他當時是肯定有兒子的,而兒子到底有多大,我們沒有辦法去證實當時的一些確切的事情。等待歷史的考究。
如果當時的孫策是活在一個和平年代的皇帝,那麼儘管他的孩子還很小,當他死的時候,他將皇位傳給他的兒子是沒有一點問題的。因為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皇帝在登基的時候都還只是個孩子,都還很小,有很多都是在十歲以下就登基了。為什麼會允許小孩子就直接繼承皇位呢,因為在封建時期,我國有一整套完整的保護皇權的措施。這一套措施,只要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把它完整的推行起來,皇權是很容易能夠得到保障的。所以歷史上小孩子繼承皇位也是可以的。
但是孫策呢,並不是一個活在和平年代的帝王,而是活在了戰亂時期,孫策雖然繼承了他父親孫堅的皇位,但是其實他還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他是靠著得到了袁術的支持。他投奔了袁術,並且為袁術立下了很多功績,幫助袁術打下了江東的一大片土地,而且在後來他能夠自己做帝王,第一是因為他不斷地向皇上奉獻禮物,獲得了皇上的認可,第二,是因為當時的袁術稱帝走上了絕民的道路。
孫策佔領了江東以後,江東的老少爺們父老鄉親,其實是不服氣的,他們把孫策稱之為「孫郎」綽號是「小霸王」當年孫策攻打過來的時候,他們都紛紛地逃跑了,後來發現孫策的軍隊和黃祖這些人的軍隊是不一樣的,才又紛紛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不過他們的態度還是半信半疑。
即使江東是孫策打下來來的,但是這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當時的戰爭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獲得勝利,現在也是如此,戰爭這種東西,很少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最後的結果,當時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在當地的呼聲很高,因為他們在攻打江東的時候,也都是立下了很多功勞,可以說是缺少而不可。比如說張昭,再比如說周瑜。
張昭是當地的一個知名人士,張昭小的時候就很好學,二十多歲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很有才,得到了孫策的欣賞,並且他如此的優秀,很容易得到一批支持者與追隨者,他在當地的號召力很高,可以說是一呼百應。
而周瑜呢,更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可以說是全才。周瑜可以說在歷史上,能夠與諸葛孔明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想必大家對諸葛亮一點也不陌生。他們的能力不能說是比孫策強,但可以說都不會在孫策之下,他們這些人任何一個人去當江東的皇上,大家肯定都是會去支持的。
這就是當時孫策在死前的一些基本情況。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當時孫策把他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孫紹,而不是給他的弟弟孫權,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首先我們來想一下,朝廷是不可能會認可的,那個時候朝廷雖然是被曹操所掌管著,但是朝廷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朝廷是不可能會同意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去當太守了。如果朝廷不同意,而你卻偏偏要這麼做,那麼,就會給曹操一個攻打你的理由了。那當然是江東的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再然後江東的父老鄉親們也不會去擁護孫紹,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在打下江山,到時候會找一個很厲害的主人是很重要的,而不可能是一個孩子,那樣會有什麼樣的前途呢,只會使自己的土地逐漸沒落,可能會被其他人佔領。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江湖上的有才的厲害的人,那些有志之士都不可能前往江東來投奔他,因為每個有才的人都想找一個好的歸宿。所以江東的人才會越來越少。
第三,張昭和周瑜,這些人肯定會不服氣肯定會反抗。周瑜雖然是孫策的親戚,並且他倆惺惺相惜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如果孫策死了,肯定會大不一樣什麼時候都會有為了皇位兄弟之間反目為仇,更別說他們只是親戚了。並且最讓人擔心的還是那個張昭,孫策把皇位傳給孫權的時候,他為什麼會故意讓漳州去做那個輔政大臣呢?為什麼他會告訴我張昭,如果孫權不能夠勝任,就讓張昭取代孫權。這句話跟後來的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是非常的相似的。很明顯,孫策是非常擔心張昭的,才會去當著孫權的面給張昭來了一手釜底抽薪,給他帶了一個孫悟空的緊箍咒,讓張昭不可能再有反抗的心思。
第四,孫權本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並且在一些方面上,她比孫策還要厲害,所以孫策就對孫權說打仗,你不如,但是受江山,我是比不上你的。在當時對於東吳來說,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把這份基業給守下來,只有把這份基業守住了,以後才會把它當作一個根據地,才會有自己的力量跟曹操和各個諸侯去爭峰。孫策也是看上了孫權的這一優點,才會把皇位傳給了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