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袁紹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189年大將軍何進聽從袁紹建議召地方諸侯進京以圖合力剷除朝中宦官勢力,董卓捷足先登第一個率軍趕到洛陽很快掌握了朝中大權,司隸校尉袁紹不願屈從董卓,於是在朝堂上和董卓對峙:「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後棄官而走逃亡到了冀州,董卓隨即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
當時天下十三州渤海是冀州治下,也就是說袁紹是冀州牧韓馥的下屬,不過袁紹出自於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誅殺宦官和強硬對撼董卓以及出任討董聯盟的盟主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袁紹雖在渤海但是身邊聚集了不少人才,在他們的謀劃之下,才能不足的韓馥輕易的將冀州拱手相讓給了袁紹。
袁紹得到冀州意義非凡,冀州地大物博為袁紹提供了足夠的糧草供應和兵源,更為關鍵的是一大批猛將和謀士參謀紛紛加盟比如麴義、張郃、沮授、田豐等人,這使得袁紹勢力突飛猛進,特別是沮授的一番話給袁紹指明了方向,「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之北,則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袁紹也據此開始了統一河北之戰。
當時的袁紹雖然得到冀州,但是周邊卻是強敵環伺:東面是混亂的青州,當時的青州是黃巾餘部的集聚之地;南面是以兗州為大本營的曹操以及白波軍和河內太守張楊等人;西面的并州一度是張燕黑山軍的天下;北方是據有幽州實力不在他之下的公孫瓚,可以說袁紹的局勢並沒有那麼樂觀。不過不得不說此時的袁紹稱得上是梟雄,他以冀州為根基,靠著手下的能臣猛將一步步的將並青幽三州收入囊中。
袁紹平定河北之戰第一個遇到的強敵是公孫瓚,雙方在界橋展開大戰,此戰袁紹取勝的最大功臣是麴義,麴義雖然為人倔傲不遜但是能力出眾,他利用公孫瓚輕敵的弱點指揮若定,以800先登死士誘敵深入關鍵時候大膽出擊,一舉擊潰和殲滅了公孫瓚驍勇善戰的一萬白馬義從,把公孫瓚的勢力趕出了冀州。
袁紹再接再厲,接連擊敗周邊的於毒、劉石、青牛角、黃龍等黑山軍和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又和投奔於他的呂布聯手大戰實力最為強橫的張燕黑山軍。袁紹借此連番大勝派外甥高幹入主并州,高幹能力很強先後治理并州達七年之久功勳卓越,為袁紹提供了穩定的糧草和兵源。
195年袁紹先敗東郡太守臧洪並擊殺之,又在鮑丘之戰中再次大敗公孫瓚,與此同時,東面的青州也傳來了好消息,袁紹長子袁譚經過幾年的努力以弱勝強先後擊敗田楷和孔融拿下了整個青州,這對袁紹來說是一個意外之喜。
原本袁紹的重心並不在青州,當時的青州是袁譚田楷和孔融三強爭霸,公孫瓚部將田楷佔據青州治所臨淄實力最強,孔融是朝廷任命的青州刺史佔據北海實力次之,袁譚初入青州只是據有靠近冀州的平原一地實力最弱,但是袁紹的這個長子能力相當不錯,《九州春秋》記載:「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袁譚連續擊敗田楷和孔融為袁紹再添一州。
冀並青三州在手,剩下的就是和勁敵公孫瓚的決戰了,公孫瓚連續在冀州和青州敗於袁紹之手,實力大為減弱於是收縮兵力退至幽州,在易京投以重兵修築營壘,建樓數十重以和袁紹抗衡。建安三年(198年)袁紹對公孫瓚發動總攻並圍困易京,公孫瓚大敗舉火自焚,部將田楷一同戰死,幽州最終落入袁紹之手,自此袁紹佔據了冀並青幽四州之地,成為北方當之無愧實力最為強勁的霸主。
後世有人對此評價說:「袁紹雖非曹公之敵,亦所謂一時之豪傑,橫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爭天下」,曹操也自歎說:「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196年漢獻帝劉協遷都許都後,曹操掌控了朝廷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封袁紹為太尉,這引起了袁紹的嚴重不滿,《後漢書》記載:「於是以紹為太尉,封鄴侯。時曹操自為大將軍,紹恥為之下,偽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於紹」。
當時曹操實力不如袁紹,雖然天子在手但是周圍俱是強敵:東有徐州呂布、西有南陽張繡、南有淮南袁術,如果因此和袁紹鬧翻那曹操就不僅僅是腹背受敵而是四面樹敵的問題了,所以曹操大懼之下才不得已把大將軍之位讓給了袁紹,袁紹也因此成為東漢最後一任大將軍。至於袁紹一把好牌被自己打爛,實力強過曹操卻最終敗於曹操之手那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