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嘗到了「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的苦頭,面對東吳有長江天險和強大的水軍等非對稱優勢,暫時性地打消了繼續南下的念頭,雙方彼此默認對方存在的事實,同時也默認了雙方的實控邊界。於是,吳魏間的關係日趨穩定,茅盾逐漸緩和。
三國連接之地的荊州的重要性自不必累述,曹劉孫三方勢力早就把荊州作為攻略目標,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不到一年馬上就率軍南下攻打劉表,當時還沒有劉備什麼事,曹操的目的就是拿下荊州然後東向吞併江東。想不到劉備橫空出世,孫劉聯手在赤壁大破曹軍。諸葛亮和劉備「隆中對」應該是家喻戶曉,諸葛亮當時設計的鼎足三分就是,「跨有荊、益……霸業可圖,漢室可興。」
說他破壞了同盟,但是眾所周知,沒有永遠的盟友。況且奪荊州也沒讓孫劉兩家有特別嚴重的損失,雙方及時止損,曹魏也並沒有因兩家之爭撈到什麼便宜。而兩家矛盾本就結下了。恰恰是奪荊州加上後來的夷陵之戰,讓矛盾暴露出來,雙方打了一仗,之後直到蜀漢滅亡,吳蜀都再也沒有爆發衝突。沒有奪荊州,這個矛盾就永遠存在,會變成一個隱患,不知道發生什麼問題。而如果不奪荊州,劉備做大了會送土地給孫權嗎?亂世之中,瞬息萬變,土地拿到手裡才是你的。否則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就是亂世的哲學!
孫權偷襲關羽是及其明智的事情,原來的荊州由曹操、劉備、孫權各佔三分之一。偷襲關羽之後自己獨自佔領了荊州的三分之二。也使得諸葛亮在隆中對當中的戰略目標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