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蜀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我們從小都看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至於對蜀漢的印象非常好。劉備一代明君,還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樣的「五虎上將」。
但是蜀漢真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這麼彪悍嗎?
為什麼沒有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什麼沒能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反而龜縮在西南,最後還被鄧艾、鍾會這樣的後生晚輩給滅了呢?小說的虛構跟真實的歷史到底差了多少?
先從魏蜀吳三國領土來對比:
魏國當時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相當於今天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山西、寧夏、甘肅,以及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還包括內蒙古的一部分。總之長江以北地區,都是魏國的地盤。
吳國當時的領土包括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其中揚州、荊州是和魏國共有。相當於今天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雖然也不算小,但當時中國南方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蜀國最可憐,當時領土只有一個益州,但益州面積相當大,包括現在的陝西南部、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廣西的一部分,統稱西南。
對照一下地圖,我們可以輕易看出三國的實力對比:魏國最大,蜀國最小,吳國與蜀國的領土相加還沒有魏國面積大呢!
再從魏蜀吳三國人口來對比:
三國滅亡時人口分別是: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吳國52.3萬戶,230萬人;蜀國28萬戶,94萬人。這一對比更加明瞭,魏國人口兩倍於吳國,是蜀國的5倍。
再看士兵與官吏的數據對比:
魏國的士兵沒有明細數目,但保守估計也有40萬以上;吳國士兵23萬,官吏3.2萬;蜀國士兵10.2萬,官吏4萬。
這一數據直接表明了三國軍事實力,而且蜀國人口雖然還不到吳國的一半,官吏人數卻超過了吳國,可想而知蜀漢的政府是多麼臃腫,行政效率和財政壓力都將構成執政者的難題。
再從軍隊性質方面對比:
魏國是中央集權,同時推行軍屯制,積極組建隸屬於國家的軍隊。
吳國則相反,由於孫權父子在江南地區屬於外來政權,不得不跟當地的豪族勢力尋求合作,讓渡一部分權力給他們,造成豪族勢力過於強大,所以吳國的政治體制更近似於各大豪族的聯合政權。
蜀國最垃圾,劉備雖是漢室後裔,但出生並非豪族,大半生流浪、轉戰各地,他的軍隊則是一個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裝集團。而且,在蜀國的本地人看來,劉備的軍隊更是標準的外地人軍隊,蜀漢政權也屬於外地人政權,戰鬥力差,還不接地氣。
最後從人才上來對比:
據《三國演義》中所描述,蜀國人才濟濟,一流的文臣武將都投靠了劉備,其實實事並非如此。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曾三次下了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何況魏國所佔據的中原和華北地區,本是人才匯聚之地。
吳國地處江南,文采風流,所出產的魯肅、終於、陸遜等,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問題在於缺乏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武將、戰將。
最慘的其實是蜀國,五虎上將是被三國演義神化了的人物,劉關張的年紀比諸葛亮大了20來歲,雖然三顧茅廬請到了諸葛亮,關羽、張飛都已經年過四十,雖然他們在這之後也有過出色的表現,但畢竟他們年齡擺在那,他們跟諸葛亮的巔峰時期不幸錯開了。
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一是當地人才匱乏;二是即便有些人才,也不甘心為劉備所用;三是蜀國群臣內鬥不斷,劉備和諸葛亮一死,蜀國內政逐步陷入混亂,無可救藥。
以上從領土、人口、士兵、官吏、軍隊、人才各方面對比三國實力,不得不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騙得我們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