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若讓我們拋開歷史的偏見,一個蜀國,可以看出群雄逐鹿的天下大勢。一個魏延,也可以看出蜀國的興衰。
以現代眼光看魏延,他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精英人物。縱觀他的從軍史,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脫穎而出的,也因此深受劉備的青睞。他既能衝鋒陷陣於萬馬之中,又可謀略頻出在帷幄之內,僅這一點,五虎上將也不能出其右。
羅貫中老爺子的《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遭到「黑化」貶低的不止周瑜等人,也包括自家集團的魏延,這一切都因為他未能與蜀國的擎天巨柱諸葛亮處好關係。
坎坷的尋主之路
歷史有一個共同性,只有出了名的人才有資格出現在歷史上。所以魏延在「出名」之前的所作所為是沒有詳細記載的,只知道他是義陽人。魏延少年習武,生性勇猛,他身長八尺,面如惡犬,目似銅鈴,聲像悶雷。在演義裡首次登場就表現得非同凡響。
魏延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膽略過人、智勇雙全的將領。曹劉對戰,劉備失敗後率領殘軍攜帶百姓逃向襄陽。守城將軍蔡瑁拒不開城門。正在劍拔弩張之際,城上忽出一將,聲如悶雷滾滾來開:「王允、蔡瑁是賣國賊!劉備才是仁德之人。」
此時的魏延就認定了劉備是位仁君,願意歸降。於是魏延掄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讓劉備大軍進了城。可惜魏延首次投靠並未成功,不僅沒有成功,反而給一個人留下了極壞的印象,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這個人甚至決定了魏延一生的命運。
魏延第二次出現是在赤壁大戰之後,劉備攻略漢中九郡之時。當時,不可一世的關羽率兵襲取長沙,遭到了老將黃忠的殊死抵抗。時下,太守韓玄誤以為黃忠與關羽私下勾結,欲將黃忠斬首。就在千鈞一髮之際,魏延拔劍而起,斬了輕於殺戮的昏聵之輩韓玄,大開城門,迎取劉備。
可沒曾想,待諸葛亮到達長沙,即下令處死魏延。理由是「為人部下卻殺上司,為職守城卻獻土地,如此不忠不義之人留有何用?」幸而劉備不失為創業明智之主,將魏延從諸葛亮刀下救出。
說句題外話,咱將心比心,一個心懷大志、有勇有謀的普通百姓想要高昇,那麼他一定需要一個明主來提拔。蔡瑁、韓玄明顯都不是明主,自古就有「良臣擇主而事」,那麼魏延此舉算是「棄暗投明」吧?一個為了大志「跳槽」的人定比為了金錢利益「跳槽」的人強得多。
軍事奇才的坎坷
追隨劉備的魏延有了大展宏圖的機會,數十年間衝鋒陷陣屢立奇功:與黃忠共取西川,盡敗蜀中著名將領;戰東川助張飛屢破曹兵,箭指曹操面門;退蠻兵渡瀘水破孟獲,苦戰數年,成就諸葛亮七擒七縱之舉;出陳倉震魏將斬王雙,歷任先鋒,效盡了跋山涉水先出後回之責。
劉備入川時,魏延「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等到劉備當了漢中王,急需任命一位大將守備蜀中的門戶,漢中。《三國誌》記載「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可是劉備力排眾議,挑上了名不見經傳的魏延。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所有人聽到這個任命都驚愕不已,為了安撫眾心,劉備故意在宴會中問魏延:「如果曹操舉天下而來,你怎麼辦」?魏延一點都不含糊,說:「如果曹操舉天下而來,為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為王吞之」。眾人聞言,皆不作聲。
作為一代蜀漢著名將領,魏延可謂戰功赫赫,勇冠三軍。他跟隨劉備入川後因表現突出而得到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威震漢川。諸葛南征北伐時期,魏延作為開路先鋒,出生入死,任勞任怨,羌中敗郭淮、入川取西蜀、七擒孟獲、收姜維、射曹操、斬王雙、誘張鄰、大戰司馬懿、驚退夏侯霸等等,幾乎無惡戰不與,且每戰必克,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恃才傲物,自負釀悲劇
功名赫赫的魏延,在劉備逝後顯得更加自負。他跟隨諸葛亮征戰,總想與諸葛亮爭個高低,曾提議兵分兩路,比誰兵更神速;諸葛亮一向慎重,自然不同意他的提議。所以他私下發牢騷說丞相膽子小,缺少氣魄,歎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說魏延謀反,那是民間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說魏延有剛骨,忠直狂傲,自以為是倒是客觀誠懇。在蜀漢立國之前和建國之初,上有劉備這個雄主統馭,下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魏延尚能控制;隨著劉備以及五虎上將相繼離世,自己成了開國元勳中僅存的大將,地位越來越高,他那目中無人、剛而自矜的毛病越來越明顯。
加上諸葛亮對魏延本來就不放心,儘管北伐時良將寥寥,仍不認真考慮魏延的重要建議,也不願讓魏延分兵而進。這種頗有保留的用人態度,自然讓心高氣傲的魏延感到不快,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性。
劉備死後,魏延雖然在蜀漢有較高地位,但他一直沒有受到諸葛亮的重用。北伐曹魏時,對於街亭這樣一個關係到蜀軍進退的重要據點,他寧願選用「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也不曾考慮過魏延,結果丟失了街亭。
奇才的悲哀,將星的隕落
諸葛亮不信任魏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在諸葛亮臨終前的任命中,諸葛亮為了保住蜀漢江山姓「劉」,為魏延的結局做了安排。
蜀漢有人名楊儀,此人一向與魏延不和。諸葛亮將兵權交給這位心胸狹隘、品行卑劣的襄陽老鄉,讓他在魏延退兵之時斷後,以激起魏延之變,再讓馬岱名正言順殺掉魏延。其實,此時的魏延聽到楊儀在後,即怒火攻心,要殺掉楊儀,他並未沒有一絲一毫叛蜀投魏的想法和動機。
馬岱斬首魏延,將首級拿到楊儀面前。「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真是令人可惜可歎。
歷史上的魏延與《三國演義》裡寫的完全是兩個人。因此說,歷史曲解了魏延,諸葛亮埋沒了魏延,這還不冤嗎?